醚类的性质
醚的物理性质
多数醚是易挥发、易燃的液体。醚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与醇不同,所以沸点比同组分醇的沸点低得多,如乙醇的沸点为78.4℃,甲醚的沸点为-24.9℃;正丁醇的沸点为117.8℃,乙酉迷的沸点为34.6℃。
多数醚不溶于水,但常用的四氢呋喃和1,4-二氧六环却能和水完全互溶,这是由于二者和水形成氢键。乙酉迷的碳氧原子数虽然和四氢呋喃的相同,但因后者的氧和碳架共同形成环,氧原子突出在外,容易和水形成氢键,而乙酉迷中的氧原子“被包围”在分子之中,难以和水形成氢键,所以乙酉迷只能稍溶于水。在室温下,乙酉迷中可溶有1%~1.5%的水;水中可溶解7.5%的乙酉迷。
由于二者相互溶解很少,而多数有机物易溶于乙酉迷,故常用乙酉迷从水中各种提取易溶于乙酉迷的物质,但醚提取液中会含有少量水,在蒸馏乙酉迷之前,需要经过干燥去水,同时,在提取过程中也会损失一部分乙酉迷。乙酉迷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溶剂,而盐类化合物在其中不溶,故于盐类化合物的乙醇溶液中加入乙酉迷,可从中析出沉淀物——盐类化合物。乙酉迷极易挥发、着火,乙酉迷气体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一个电火花即会引起剧烈爆炸。
乙酉迷是在外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剂,其作用不是化学性质的,而是溶于神经组织脂肪中引起的生理变化。这种麻醉作用决定于醚在脂肪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乙烯基醚也是一种麻醉剂,其麻醉性能比乙酉迷强7倍,而且作用极快,但有迅速达到麻醉程度过深的危险,因而限制了它在这方面的实际应用。
醚的化学性质
1、形成钅羊盐
醚由于氧原子上带有孤电子对,作为一个碱和浓硫酸、氯化氢或路易斯酸(如三氟化石朋)等可形成二级钅羊盐。
乙酉迷能吸收相当量的盐酸气,形成钅羊盐,如果与有机碱如胺的乙酉迷溶液放在一起,即可析出胺的盐酸盐,这是制备胺盐的一个方法。
如将醚与三氟化石朋形成的二级盐和氟代烷反应,还可以形成三级钅羊盐。
这种三级盐极易分解出烷基正离子,并与亲核试剂反应,所以,是一种很有用的烷基化试剂。
2、自动氧化
乙酉迷及其他的醚如果常与空气接触或经光照,可生成不易挥发的过氧化物(peroxide)。
多数自动氧化是通过自由基机理进行的。
过氧化醚是爆炸性极强的高聚物,蒸馏含有该化合物的醚时,过氧化醚残留在容器中,继续加热即会爆炸。为了避免意外,在使用存放时间较长的乙酉迷或其他醚如四氢呋喃等之前应先进行检查,如果含有过氧化物,加入等体积的2%碘化钾醋酸溶液,会游离出碘,使淀粉溶液变紫色或蓝色。三价硫酸铁和50%硫酸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约加入体积的1/5,并剧烈震荡,可破坏过氧化物。也可用氢化锂铝等还原过氧化物。为了防止过氧化物的形成,市售无水乙酉迷中加有0.05μg/g二乙基氨基硫代甲酸钠做抗氧化剂。即使乙酉迷中不含过氧化物,由于乙酉迷高度挥发及其蒸气易燃,也常有爆炸和着火的危险,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及要有预防措施。
3、碱性开环反应
碱催化开环主要是试剂活泼,亲核能力强,环氧化合物上没有带正电荷或负电荷,这是一个SN2反应,C—O键的断裂与亲核试剂和环碳原子之间键的形成几乎同时进行,这时试剂选择进攻取代基较少的环碳原子,因为这个碳的空间位阻较小。
4、酸催化的开环反应
开环反应按SN1或带有SN1特征的 SN2历程进行。酸性开环,开环方向:生成稳定碳正离子
乙硼火完与环氧化物开环反应也是酸催化开环,乙硼火完可以看作是甲硼火完的二聚体,硼外层6电子构型,可以与环氧化物中的氧络合,其作用与质子酸类似,因此硼火完中的负氢转移到取代基较多的环碳原子上。
5、碳氧键断裂反应
醚与氢碘酸一起加热,发生的断碳氧键裂,这种断裂是酸与醚先形成钅羊盐,然后,随烷基性质的不同,而发生SNl或SN2反应,一级烷基发生SN2反应,三级烷基容易发生SN1反应,生成碘代烷和醇,在过量的酸存在下,所产生的醇也转变成碘代烷。
氢溴酸和盐酸也可以进行上述反应,但因两者没有氢碘酸活泼,需用浓酸和较高的反应温度。
对于混合醚,碳氧键断裂的顺序是:三级烷基>二级烷基>一级烷基>芳基。
芳基与氧的孤电子对共轭,具有某些双键性质,因此难于断裂。Zeisel S(蔡塞尔)的甲氧基(—OCH3)定量测量法,就是以上面的反应为基础而进行的。天然的复杂有机物分子内,常含有甲氧基。取一定量的含有甲氧基的化合物和过量的氢碘酸同热,把生成的碘甲火完蒸馏到硝酸银的酒精溶液里,按照所称生成的碘化银的含量,就可计算出原来分子中的甲氧基含量。
6、1,2-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一般的醚是较稳定的化合物,故常用作溶剂。醚对碱很稳定,例如,醚与氢氧化钠水溶液、醇钠的醇溶液以及氨基钠的液氨溶液都无反应。但环氧乙烷这类化合物和一般醚完全不同,它不仅可与酸反应,而且反应条件温和、速度快,同时还能与不同的碱反应。原因是它的三元环结构使各原子的轨道不能正面充分重叠,而是以弯曲键相互连结,由于这种关系,分子中存在一种张力,极易与多种试剂反应,把环打开,在有机合成中非常有用,通过它可以合成多种化合物。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醚类的性质
- 多数醚是易挥发、易燃的液体。醚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与醇不同,所以沸点比同组分醇的沸点低得多,如乙醇的沸点为78.4℃,甲醚的沸点为-24.9℃;正丁醇的沸点为117.8℃
-
- 酮的性质
- 酮是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酮可分为脂肪酮、脂环酮、芳香酮、饱和酮和不饱和酮。芳香酮的羰基直接连在芳香环上;羰基嵌在环内的,称为环内酮
-
- 酸式盐的性质
- 化学中的盐类分为单盐和合盐,单盐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合盐分为复盐和络盐。酸式盐定义为: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铵根)外还有氢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盐。
-
- 氢氧化钠的性质
- 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是化学实验室其中一种必备的化学品,亦为常见的化工品之一。氢氧化钠是碱性极强的强碱,具有很高的腐蚀性。其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密
-
- 碳酸钠的性质
- 碳酸钠(Na2CO3),俗名苏打,又叫纯碱、口碱,但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早在十八世纪,它就和硫酸、盐酸、硝酸、烧碱并列为基础化工原料--三酸两碱之一。碳酸钠是白色粉末状物质,易溶于水,显碱性。
-
- 氢氧化钾的性质
- 氢氧化钾是强碱,具强碱性及腐蚀性。其性质与烧碱相似,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与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也可与两性氧化物、两性金属等反应。下面具体介绍下氢氧化钾的各种化学性质。
-
- 氢氧化钙的性质
- 氢氧化钙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也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还可以用作杀菌剂和化工原料等。氢氧化钙有那么多用途,我们应该多了解其性质。
-
- 碳酸氢钠的性质
- 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约在50℃开始反应生成CO?,在100℃ 全部变为碳酸钠。在弱酸中迅速分解,其水溶液在20℃时开始分解出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到沸点时全部分解。其冷水制成
-
- 乙醇的性质
- 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在国防化工、医疗卫生、食品工业、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
- 醛的性质
- 分子中含有-CHO(醛基)的化合物称为醛,通式为RCHO。依醛基的数目又可分为一元醛和多元醛。低级醛为液体,高级醛为固体,只有甲醛是气体。醛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亚硫酸氢钠、氢、氨等起加成反应
-
- 羧酸的性质
- 饱和一元羧酸中,甲酸、乙酸、丙酸具有强烈酸味和刺激性。含有4~9个C原子的具有腐败恶臭,是油状液体。含10个C以上的为石蜡状固体,挥发性很低,没有气味。
-
- 酯类性质
- 酯类,密度一般比水小且都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低分子量酯是无色、易挥发的芳香液体,高级饱和脂肪酸单酯常为无色无味的固体
-
- 光学薄膜的性质|功能
- 光学薄膜由薄的分层介质构成的,通过界面传播光束一类光学介质材料,光学薄膜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光学薄膜已经广泛用于光学和光电子技术领域,制造各种光学仪器。制备条要求件高而精。
-
- 碳酸氢钙的性质
- 碳酸氢钙化学式Ca(HCO3)2;相对分子质量162.06,碳酸钙溶于碳酸而成碳酸氢钙。将碳酸氢钙溶液蒸发则得到碳酸钙固体。易溶于水,加热分解;与碱生成正盐。
-
- 碱式盐的理化性质
- 碱式盐的理化性质碱式盐一般溶解度都不大,但某些碱式盐的组成因制备条件不同而异。例如,在封闭管中将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钙混合物加热到423~443K
-
- 金属氧化物的物化性质
- 金属氧化物是指由金属元素与氧元素2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例如:钠与氧形成氧化钠。下面介绍下金属氧化物的物理性状和相关化学性质。
-
- 氯化钙的理化性质
- 氯化钙是氯离子与钙离子形成的盐。无水氯化钙有强吸湿性,用于各种物质的干燥剂,此外还用作马路防尘,土质改良剂,冷冻剂,净水剂,上浆剂。它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试剂
-
- 酚类性质
- 酚,是芳香烃环上的氢被羟基(-OH)取代的一类芳香族化合物,通式为ArOH。最简单的酚为苯酚。根据其分子所含的羟基数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三个或三个以上酚羟基)。
-
- 稀硫酸的性质及配制
- 稀硫酸,是指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70%的水溶液,相比浓硫酸来说,由于稀硫酸中的硫酸分子已经被完全电离,所以稀硫酸不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
-
- 脂环烃的性质
- 在室温和常压下,环丙烷和环丁烷为气体,环戊烷至环十一烷为液体,环十二烷以上为固体。环烷的熔点、沸点和相对密度都比含同数碳原子的直链烷高。环戊烷、环己烷及其烷基取代物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