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直播- 视频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技术中心>线缆测试仪在动车组布线工艺中的应用

线缆测试仪在动车组布线工艺中的应用

来源:西安安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分类:操作使用 2020-06-05 17:59:54 206阅读次数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越来越多的享受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给我们的生活中带来的便捷与GX。可靠的设计和元件性能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同时连接元件的控制线束线缆在控制系统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铁路、动车运输中这些复杂的产品,其控制系统线缆也比较复杂,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也不能保证检测后质量的完全可靠。Aigtek在此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为线束测试方面提供了多种选择。

动车组线束布线线束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动车组线束布线工艺包含切线、预装、总装等过程,线束敷设完成后进行压接和连接器组装。Z后需要对线束中的每根电缆进行连续性测试并检查接点是否正确,传统的校线方式常采用蜂鸣器进行人工检测,操作人员根据接线表检查每一根电缆在其两端的连接器上是否处于正确的接点,然后将蜂鸣器的两根引线分别连接电缆两端的接点,若蜂鸣器发出响声则表明接线正确。人工校线存在效率低下、易发生漏校或误校的缺点,且易发生返工而影响生产节拍,难以满足快速批量生产的要求。

1、Aigtek线缆测试仪组成及功能介绍:

线束测试系统包含一台柜式测试机和一台便携式测试机,其中柜式测试机包括对外测试面板,监控台,以及报告打印设备,集成于一个标准机柜中,系统组成框图如下。便携式测试机与柜式测试机功能相同。

 

整套系统有测试仪主机、控制电脑、打印机等硬件组成:

ATX3000线缆测试仪用于各种线缆,线束和排线品质及连接可靠性检验的多功能,自动化的线束参数测试系统。设备可单机操作,亦可连接至电脑操作,基于模块化设计结构,二线制电阻测试。兼容智能化测试软件,帮助客户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可随机扩展Zda测试点数4096个。

•设备可单机操作,亦可连接至电脑操作

•测试通道64/128/256/512,更多通道可快速扩展

•自学习功能,快速检测未知线束的通路、短路、断路等连接关系

•直流高压测试电压DC50V~750V,精度±5%

•交流高压测试电压AC50V~500V,精度±5%

•高压检测完成后自动复位,提高检测安全性

系统Zda检测电压为直流750V,交流500V,Zda检测电流为5mA;绝缘检测Zda电阻值1000MΩ,Z小电阻值10MΩ,测量精度±10%。

  2、软件检测程序

Aigtek线缆测试仪采用Windows测试系统实现线束检测功能,具有权限分级机制,分为管理员和操作员,管理员可以进行相关标准的自定义配置,而操作员可导入该配置进行测试但不能自行定义。

 

主界面分为系统设置、分段测试开始测试,自定义配置,退出系统五个功能模块。

  线缆测试仪在系统设置中选择目标串口号,连接仪器。进行自定义配置,动车组的接线表以Excel格式生成,仅保留线号、设备编号以及设备接点。设备编号与设备接点合并成为始端/终端设备编号+接点的形式,导入关系表并保存。进入布线测试阶段。将测试系统按照设定的配置方式连接好,将待测布线的连接器与转接电缆相连接。

  测试前要进行系统配置,检测程序需识别总线数量,连接顺序、位置等信息,完成识别后生成一个配置文件,在下一次测试运行时,只需选择生成的配置文件即可,不必再次配置。

  完成配置后,点击运行测试,开始进行线束检测,即接点检测和导通连续性检测,随后进行线束绝缘电阻检测,约5分钟即可完成检测。通过与测试系统相连的PC机可以方便的查看检测报告,操作者据此可迅速确定错误接点并修正,然后再次运行检测程序,检测通过后,打印检测报告并保存。

  动车组车顶布线在应用了线束测试仪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传统检测方式相比,检测工作量及劳动强度大大减小,且准确率达到1**%,彻底避免了因人为疏忽造成的接线或校线错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线束布线工艺得到了优化。建议在电气柜布线、底架布线等其他工序中推广线缆测试仪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工艺水平。


标签:

相关产品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16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