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直播- 视频

问答社区

作品欣赏 | 首届“徕伯杯”摄影大赛类器官超现实艺术性专项奖作品-肠道类器官

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2023-03-06 14:14:26 126  浏览
  • “我们倾向于忽视大自然所提供的隐藏细节。”而在显微镜之下,细节呈递至眼前,生命之美无处不在。


    由伯桢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下称“伯桢生物”)和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徕卡显微系统”)联合举办的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自2022年9月15日开幕以来,受到了国内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研究领域相关科研工作者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好评。历经四个月的作品征集,网络投票和专家组评审,最 终大赛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专项奖6名,以及阳光普照奖44名


    本期推文与大家共同欣赏,2022年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类器官超现实艺术性专项奖作品——来自浙江大学的戚亚东所拍摄的肠道类器官。



    作品介绍

    作者

    戚亚东 - 浙江大学

    样本介绍

    投稿作品拍摄的类器官类型:

    正常类器官


    简要介绍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

    肠道类器官

    奖品

    小米平板5Pro12.4

    专项奖定制奖牌 & 证书


    专家点评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热门问答

作品欣赏 | 首届“徕伯杯”摄影大赛类器官超现实艺术性专项奖作品-肠道类器官

“我们倾向于忽视大自然所提供的隐藏细节。”而在显微镜之下,细节呈递至眼前,生命之美无处不在。


由伯桢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下称“伯桢生物”)和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徕卡显微系统”)联合举办的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自2022年9月15日开幕以来,受到了国内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研究领域相关科研工作者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好评。历经四个月的作品征集,网络投票和专家组评审,最 终大赛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专项奖6名,以及阳光普照奖44名


本期推文与大家共同欣赏,2022年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类器官超现实艺术性专项奖作品——来自浙江大学的戚亚东所拍摄的肠道类器官。



作品介绍

作者

戚亚东 - 浙江大学

样本介绍

投稿作品拍摄的类器官类型:

正常类器官


简要介绍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

肠道类器官

奖品

小米平板5Pro12.4

专项奖定制奖牌 & 证书


专家点评



2023-03-06 14:14:26 126 0
作品欣赏 | 首届“徕伯杯”摄影大赛三等奖作品-肿瘤类器官

“我们倾向于忽视大自然所提供的隐藏细节。”而在显微镜之下,细节呈递至眼前,生命之美无处不在。


由伯桢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下称“伯桢生物”)和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徕卡显微系统”)联合举办的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自2022年9月15日开幕以来,受到了国内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研究领域相关科研工作者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好评。历经四个月的作品征集,网络投票和专家组评审,最终大赛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专项奖6名,以及阳光普照奖44名


本期推文与大家共同欣赏,2022年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三等奖作品——来自清华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的张凤枝所拍摄的肿瘤类器官。



作品介绍

作者

张凤枝    清华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

样本介绍

投稿作品拍摄的类器官类型:

肿瘤类器官


简要介绍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

样品类型:心脏类器官

研究用途:揭示多谱系细胞形成心脏类器官过程中的细胞命运转变及潜在的基因调控机制

研究方法:单细胞测序分析,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

奖品

东芝2T移动硬盘

三等奖定制奖牌 & 证书


专家点评


2023-05-22 16:01:29 88 0
作品欣赏 | 首届“徕伯杯”摄影大赛体视镜下杰出图像专项奖作品-心脏类器官

“我们倾向于忽视大自然所提供的隐藏细节。”而在显微镜之下,细节呈递至眼前,生命之美无处不在。


由伯桢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下称“伯桢生物”)和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徕卡显微系统”)联合举办的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自2022年9月15日开幕以来,受到了国内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研究领域相关科研工作者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好评。历经四个月的作品征集,网络投票和专家组评审,最 终大赛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专项奖6名,以及阳光普照奖44名


本期推文与大家共同欣赏,2022年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体视镜下杰出图像专项奖作品——来自云南省第 一人民医院的孔瑞泽所拍摄的心脏类器官。



作品介绍

作者

孔瑞泽 - 云南省第 一人民医院


样本介绍

投稿作品拍摄的类器官类型:

正常类器官


简要介绍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

类型:心脏类器官;用途:由于缺乏合适的模型,人胚胎早期心脏发育以及异常机制仍不清楚,利用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类器官作为模型可解码器官发育的事件和潜在机制。


奖品

小米平板5Pro12.4

专项奖定制奖牌 & 证书


专家点评




2023-03-08 14:28:47 95 0
作品欣赏 | 首届“徕伯杯”摄影大赛普通光源正置显微镜下杰出图像专项奖作品-正常胃上皮类器官与胃癌类器官

“我们倾向于忽视大自然所提供的隐藏细节。”而在显微镜之下,细节呈递至眼前,生命之美无处不在。


由伯桢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下称“伯桢生物”)和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徕卡显微系统”)联合举办的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自2022年9月15日开幕以来,受到了国内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研究领域相关科研工作者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好评。历经四个月的作品征集,网络投票和专家组评审,最 终大赛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专项奖6名,以及阳光普照奖44名


本期推文与大家共同欣赏,2022年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普通光源正置显微镜下杰出图像专项奖作品——来自山东大学的崔秀杰所拍摄的正常胃上皮类器官与胃癌类器官。


作品介绍

作者

崔秀杰 - 山东大学

样本介绍

投稿作品拍摄的类器官类型:

肿瘤类器官


简要介绍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

正常胃上皮类器官+胃癌类器官;肿瘤治 疗药物敏感性及药物毒性研究;类器官构建及药敏实验

奖品

小米平板5Pro12.4

专项奖定制奖牌 & 证书


专家点评


2023-02-24 11:11:19 122 0
获奖作品公布 | 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


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自2022年9月15日开幕以来,受到了国内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研究领域相关科研工作者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好评。


在大赛前期两个月的作品征集阶段,我们收到了众多国内类器官相关交叉学科的专家和学生积极的投稿,累计收到摄影稿件72份,由徕卡显微系统和伯桢生物市场部审核筛选出的入围作品共59份。最 终,经过了一个半月的网络投票与专家组评审,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专项奖6名,以及阳光普照奖44名。现将最 终获奖名单公示如下:


一等奖  1名

 作者:张慧文

作品简介:小鼠肠道

研究用途:小肠发育形成过程

研究方法:荧光标记不同类器官细胞群 DAPI,AF488,AF555,AF647

  


奖品:Apple Watch Series 8 + 一等奖定制奖牌&证书



 二等奖2名

作者:叶军

作品简介:肿瘤类器官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图中所展示的是采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构建的肿瘤类器官。




 作者:李志超

作品简介:肿瘤类器官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样品为肿瘤病人来源的尿路上皮癌类器官,肿瘤类器官经过多维度验证后,将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肿瘤耐药机制研究。



奖品:飞利浦空气炸锅 1个 + 二等奖定制奖牌&证书


 


 

三等奖6名

作者:孟盛雯

作品简介:正常类器官

研究用途:小鼠小肠类器官P3Day9研究方法:小鼠小肠类器官培养



 作者:马璐瑶

作品简介:肿瘤类器官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我的样品是肝脏穿刺标本的肝癌类器官,用于体外药物实验。



作者:张凤枝

作品简介:肿瘤类器官

样品类型:心脏类器官研究用途:揭示多谱系细胞形成心脏类器官过程中的细胞命运转变及潜在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方法:单细胞测序分析,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



作者:束琳

作品简介:肿瘤类器官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结直肠癌类器官传代后摄,用于研究结直肠癌药敏情况




作者:黄琰

作品简介:脑类器官

样品类型:91天 脑类器官研究用途:低剂量重金属镉对大脑类器官神经细胞分化的长期影响研究方法:免疫荧光染色 RNA测序 Western Blot


  

作者:宫千淳

作品简介:人肺类器官

研究用途:用于冠状病毒致病机制相关研究研究方法: 利用不同种类的冠状病毒感染人肺类器官,探究宿主-病原的相互作用机制,助力新发病毒的预警预测。



奖品:东芝2T移动硬盘 1个 + 三等奖定制奖牌&证书

  

  

专项奖6名

类器官超现实艺术性专项奖

作者:戚亚东

作品简介:正常类器官

用途和研究方法:肠道类器官



细胞日常培养观察专项奖

作者:郑晓源

作品简介:肿瘤类器官

样品类型:肝癌类器官研究用途:用于药物筛选、精 准医疗、生物功能验证研究方法:ATP、live/dead(钙黄绿素/PI)、crispr-cas9系统进行生物功能验证



普通光源正置显微镜下杰出图像专项奖

作者:崔秀杰

作品简介:肿瘤类器官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正常胃上皮类器官+胃癌类器官;肿瘤治 疗药物敏感性及药物毒性研究;类器官构建及药敏实验


  


倒置显微镜平台共聚焦专项奖

作者:代艳萍

作品简介:脑类器官

样品类型:第63天 脑类器官

研究用途:利用大脑类器官研究NANS基因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基因功能

研究方法:免疫荧光染色 RNA测序 活细胞成像




共聚焦显微镜下杰出图像专项奖

作者:贾功雪

作品简介:正常类器官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通过体外受精获得绵羊早期胚胎进行体外培养。



体视镜下杰出图像专项奖

作者:孔瑞泽

作品简介:正常类器官

类型:心脏类器官

研究用途和研究方法:由于缺乏合适的模型,人胚胎早期心脏发育以及异常机制仍不清楚,利用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类器官作为模型可解码器官发育的事件和潜在机制。


奖品:小米平板5Pro12.4 1部 + 专项奖定制奖牌&证书



  


阳光普照奖

44名

  

奖品:徕卡定制显微镜积木玩具1套+伯桢定制钥匙扣1套


  

  

恭喜以上获奖作品!同时也感谢各位创作者对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之旅的实践和付出,带我们领略微观世界中的奇遇,感受生命别有的错落和精致。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出徕伯杯系列作品赏析,更有来自评审团的专业点评,内容精彩纷呈,敬请期待吧! 

 


2023-01-09 16:39:37 186 0
直播预告 | 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颁奖典礼


由伯桢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下称“伯桢生物”)和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徕卡显微系统”)联合举办的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自2022年9月15日开幕以来,受到了国内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研究领域相关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众多国内类器官相关交叉学科的专家和学生积极投稿,踊跃地提交了自己的3D细胞和类器官摄影作品。


“我们倾向于忽视大自然所提供的隐藏细节。”而在显微镜之下,细节呈递至眼前,生命之美无处不在。经过两个月的作品征集和一个半月的网络投票与专家组评审,共选出TOP前15名的优胜作品。通过这些特别的作品,我们得以窥见,被无限放大的细胞脉络,被颜色标注的关键蛋白,或是不经意间与宏观相呼应的心形,它们都呈现出生命别有的错落和精致。


目前,专家组评审阶段已正式关闭,活动进入大赛颁奖阶段。



首届“徕伯杯”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摄影大赛颁奖典礼将于2023年1月5日周四晚19:00,在伯桢生物“聊聊类器官”直播间和徕卡显微系统公众号直播间同步开启。本次活动邀请了数位大奖获得者出席颁奖典礼为大家分享研究成果和心路历程。


奖品展示


奖项与奖品说明:




评委组专家简介


曾艺

中国科学院

分子细胞科学卓 越创新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员


曾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腾讯“科学探索奖” 。长期研究成体干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机制,在发现新的成体干细胞的身份、建立成体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体系、发现干细胞微环境因子方面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担任 eLife 期刊编辑及Development、JBC 编委, 中国干细胞生物学会委员。


章永春

上海交通大学  长聘教轨副教授


章永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课题组组长,2020年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项目。目前主持国家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先后于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课题组主要聚焦利用3D类器官、干细胞、转基因小鼠及多种分子生化手段研究消化道器官再生与癌症形成机理,探索开发肿瘤新型治 疗方案。课题组已在Nature、Cell Stem Cell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熊春阳

北京大学   教授


熊春阳,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于北京大学力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于北京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北大电子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2年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委会微纳尺度流动专业组委员。目前主要从事力学-材料-微纳米技术-生物医学的交叉研究,包括力生物学、力材料学、类器官工程、器官芯片等。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纳米973项目子课题负责人1项,主持或参加其他国家或地方课题20余项。已发表SCI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 利20余项。


Emmanuel Enoch K. Dzakah (Ph.D.)


伯桢生物技术总监,加纳University of Cape Coast研究生导师,中国博士后国际引进人才,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站前)获得者,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博士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细胞与免疫学家,传染病学专家, 多年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经验。研究成果包括成功制备以及生产疟疾, HIV等传染病的检测单抗与快速诊断试剂,衣原体与HIV-1共感染的机制研究,RNA 如何调控秀丽线虫的发育与寿命以及利用肿瘤类器官模型研究癌细胞起源与高频突变基因致癌效能,以第 一/通讯作者身份于国际权威期刊Genome Biology, J.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J. Genetics and Genomics, Malaria Journal, BMC Microbiology 等发表系列研究论文。


那洁

清华大学   副教授


那洁,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学士学位,于美国佛吉尼亚大学获细胞生物学博士,2002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获得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干细胞事业发展研究员基金。2010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医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人类多能干细胞向心血管细胞、造血干祖细胞和免疫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应用这些细胞制作类器官模型, 研究人类器官发育和疾病机理,促进细胞治 疗 等临床转化应用。获得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干细胞、胚胎发育、类器官方面论文70篇,他引3000余次。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若干项国家专 利。为多个国际学术刊物的审稿人,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会员,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生理学会会员。


蒋明

浙江大学   研究员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前肠起源的器官包括食管、胃和肺的干细胞在器官损伤再生及在肿瘤中的功能研究。以类器官结合动物模型,鉴定不同类型和起源的干细胞在参与损伤后再生以及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已发表一系列高水平SCI研究论文,包括Nature,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Developmental Cell和PNAS等多篇领域内顶 级期刊。承担科技部重 点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 利1项。


黄卫人

深圳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   研究员


黄卫人,二级教授,深圳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地方联合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广东省泌尿生殖肿瘤系统与合成生物学重 点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市医学基因重编程技术重 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泌尿系统肿瘤精 准医学及合成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在包括Nature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 Science、Genome Biology、 ACS Synthetic Biology等杂志以通讯作者或者第 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相关成果获得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获得发明专 利授权11项。


高天龙

徕卡生命科学部高级应用专员

2007年毕业于中科院生化细胞所,后从事癌症相关的细胞免疫治 疗行业多年。


2013年加入徕卡显微系统,负责生命科学领域的共聚焦、活细胞工作站、激光显微切割系统等高端显微成像系统的技术支持。


2022-12-29 20:23:09 160 0
直播回顾 | 畅聊类器官数据分析

类器官(Organoids)是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进行体外三维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结合高超的成像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培养皿中生命活动的理解方式,在人类发展和疾病机制方面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见解。



第 一行:类器官细胞核信号三维渲染效果,通过赋予伪彩区分不同芽结构

第二行:统计图表中通过伪彩标记不同芽结构(左一);通过伪彩标记细胞核密度(右一)


伯桢生物携手复旦大学博士和徕卡客户成功管理专家与各位学者共续「类器官成像那些事儿(番外篇)」。如果您错过了这次直播或希望回顾其中的内容,可访问我们的Aivia 话题集合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浏览。


2023-06-16 12:01:14 101 0
直播预告 | 畅聊类器官数据分析

类器官(Organoids)是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进行体外三维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结合高超的成像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培养皿中生命活动的理解方式,在人类发展和疾病机制方面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见解。


1个月前,伯桢生物携手复旦大学博士、徕卡显微镜工程师联合直播 ——「类器官成像那些事儿(上、下)」,深度解析类器官明场下拍摄技巧,类器官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拍摄技巧,和类器官高分辨率成像,不同组织来源类器官包埋注意事项等,收获热烈反响。


12月8日本周四19:00,伯桢生物将再次与我们合作,携手复旦大学博士和徕卡客户成功管理专家与各位学者共续「类器官成像那些事儿(番外篇)」


报名方式


报名入口一:

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报名



直播内容抢先看


畅聊类器官数据分析

如何实现类器官图像3D拍摄后处理




解析类器官成像及荧光信号定量分析




基因类器官拍摄后核分析及细胞空间分布解析





附件模块

如何在文章中展现一张科学,精 准,惊艳的图片。


目前,活动进入到专家评审阶段,尽情期待!


评委组专家简介


曾艺

中国科学院

分子细胞科学卓 越创新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员


曾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腾讯“科学探索奖” 。长期研究成体干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机制,在发现新的成体干细胞的身份、建立成体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体系、发现干细胞微环境因子方面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担任 eLife 期刊编辑及Development、JBC 编委, 中国干细胞生物学会委员。


章永春

上海交通大学  长聘教轨副教授


章永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课题组组长,2020年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项目。目前主持国家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先后于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课题组主要聚焦利用3D类器官、干细胞、转基因小鼠及多种分子生化手段研究消化道器官再生与癌症形成机理,探索开发肿瘤新型治 疗方案。课题组已在Nature、Cell Stem Cell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熊春阳

北京大学   教授


熊春阳,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于北京大学力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于北京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北大电子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2年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委会微纳尺度流动专业组委员。目前主要从事力学-材料-微纳米技术-生物医学的交叉研究,包括力生物学、力材料学、类器官工程、器官芯片等。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纳米973项目子课题负责人1项,主持或参加其他国家或地方课题20余项。已发表SCI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 利20余项。


Emmanuel Enoch K. Dzakah (Ph.D.)


伯桢生物技术总监,加纳University of Cape Coast研究生导师,中国博士后国际引进人才,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站前)获得者,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博士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细胞与免疫学家,传染病学专家, 多年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经验。研究成果包括成功制备以及生产疟疾, HIV等传染病的检测单抗与快速诊断试剂,衣原体与HIV-1共感染的机制研究,RNA 如何调控秀丽线虫的发育与寿命以及利用肿瘤类器官模型研究癌细胞起源与高频突变基因致癌效能,以第 一/通讯作者身份于国际权威期刊Genome Biology, J.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J. Genetics and Genomics, Malaria Journal, BMC Microbiology 等发表系列研究论文。



那洁

清华大学   副教授


那洁,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学士学位,于美国佛吉尼亚大学获细胞生物学博士,2002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获得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干细胞事业发展研究员基金。2010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医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人类多能干细胞向心血管细胞、造血干祖细胞和免疫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应用这些细胞制作类器官模型, 研究人类器官发育和疾病机理,促进细胞治 疗等临床转化应用。获得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干细胞、胚胎发育、类器官方面论文70篇,他引3000余次。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若干项国家专 利。为多个国际学术刊物的审稿人,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会员,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生理学会会员。


蒋明

浙江大学   研究员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前肠起源的器官包括食管、胃和肺的干细胞在器官损伤再生及在肿瘤中的功能研究。以类器官结合动物模型,鉴定不同类型和起源的干细胞在参与损伤后再生以及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已发表一系列高水平SCI研究论文,包括Nature,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Developmental Cell和PNAS等多篇领域内顶 级期刊。承担科技部重 点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 利1项。


黄卫人

深圳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   研究员


黄卫人,二级教授,深圳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地方联合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广东省泌尿生殖肿瘤系统与合成生物学重 点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市医学基因重编程技术重 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泌尿系统肿瘤精 准医学及合成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在包括Nature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 Science、Genome Biology、 ACS Synthetic Biology等杂志以通讯作者或者第 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相关成果获得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获得发明专 利授权11项。


高天龙

徕卡生命科学部高级应用专员


2007年毕业于中科院生化细胞所,后从事癌症相关的细胞免疫治 疗行业多年。


2013年加入徕卡显微系统,负责生命科学领域的共聚焦、活细胞工作站、激光显微切割系统等高端显微成像系统的技术支持。


2022-12-07 10:29:53 150 0
伯桢生物-徕卡显微类器官智能成像开发平台战略合作签约暨2023类器官技术与成像研讨会


2009年荷兰科学家使用徕卡显微镜拍摄了成体干细胞来源的类器官的宽场和激光共聚焦图片。2011年伯桢生物创始人团队在清华大学重现了类器官技术,十年磨一剑于2021年创立伯桢生物,利用全 球 领 先的类器官模型构建能力推动医药创新。在类器官模型技术快速增长和广大用户的迫切需求下,徕卡显微的类器官成像解决方案和伯桢生物类器官培养方案将携手建立多维成像平台,带大家进入类器官技术的新纪元。


2023年6月6日伯桢生物与徕卡显微类器官智能成像开发平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苏州伯桢生物讲堂举行,诚邀您出席。


2023年6月6日 13:30-16:30


苏州·工业园区

腾飞苏州创新园塔楼B811室


日程安排


线上直播日程



长按识别二维码

预约报名


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2023年5月26日


伯桢徕卡类器官技术培训班预告

时间:2023年6月6日 15:30-6.8日 18:00

培训班以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让学员在两天内自己实现类器官培养和传代与鉴定,本次培训班为伯桢和徕卡联合举办,增加基于徕卡成像系统类器官成像体验、徕卡显微成像及人工智能分析助力类器官研究、徕卡MICA的类器官光镜观察等理论和实践课,让您体验到从养好类器官到拍好类器官的丝滑。


2023-05-30 10:07:49 115 0
锘海LS18光片显微镜助力益生菌对肠道类器官的3D可视化

2022年9月27日,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青年教师李昱辰为通讯作者,其团队研究成果“ Bacillus subtilis program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intestinal secretory lineages to inhibit Salmonella infection ”。


肠道黏膜可以抵抗病原菌的入侵,是机体的重要保护屏障。在Notch、BMP及Wnt等信号通路的共同协调下,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ISC)能够向分泌型或吸收型谱系定向分化,来维护肠道的稳态。肠道干细胞与机体其他类型干细胞不同,能够持续与肠道微生物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因此,解析微生物群与肠上皮分化命运之间的关系,是有效维持病原菌应激下肠道稳态的关键。


该研究成果是继复旦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国家实验室何承峰后用锘海LS18光片显微镜发表“ Knockdown of NRSF Alleviates Ischemic Brain Injury and Microvasculature Defects in Diabetic MCAO Mice” 研究成果后的另一佳作


该研究探讨了枯草芽孢杆菌对肠上皮分化特别是分泌细胞命运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肠黏膜屏障完整性的保护作用,发现了活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刺激小鼠肠类器官和回肠内肠分泌细胞的分化。这些作用被DLL4的添加所抑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遏制Notch通路以减少Hes1的表达,从而使ISC分化向分泌细胞方向转变。枯草芽孢杆菌,影响ISC的分化和增殖,以保护黏膜屏障,可调节宿主肠上皮Notch信号通路,为促进肠道健康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2.111416


锘海LS18光片显微镜—专为透明化样品设计的高速高分辨三维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

针对大组织样品的3D荧光成像,采用与西湖大学高亮(平铺光片技术发明人)实验室共同研制的光片显微镜Nuohai LS 18,其运用创新的平铺光片技术,克服了传统光片显微镜中空间分辨率、光学层析能力和成像视野大小之间的矛盾,从而获得均匀高分辨率的3D荧光图像,广泛应用于脑科学、肿瘤学、药物研发、干细胞研究、组织胚胎学、组织病理诊断等各个领域。


锘海一站式科研服务——让科研变得更简单

组织透明化技术和光片荧光显微技术的发展,使研究者能从宏观到微观对生物组织内部的结构及生理、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和功能性分析。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完整器官的组织透明化、组织免疫荧光染色、高分辨3D显微成像以及大数据分析一体化服务,旨在通过精准、快速、多样化的一站式科研服务为每一位生命科学工作者提供个体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2022-10-24 09:29:47 146 0
伯桢生物-徕卡显微达成战略合作,共启类器官智能成像新纪元

伯桢生物联合创始人、市场总监 胡浩博士(左)

徕卡显微中国区生命科学销售总监吴长发先生(右)


2023年6月6日,正值芒种节气,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徕卡显微)与伯桢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伯桢生物)在中国苏州完成战略合作签约,将携手共建类器官智能成像开发平台


类器官作为生物医药革命性的模型,已然成为全 球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医药研发瞩目的方向。作为一个创新型的模型系统,广大用户期待得到更为成熟的类器官技术体系和更为标准的鉴定方案,在此背景下,伯桢生物将和徕卡显微达成深度合作,将伯桢生物的标准化类器官培养体系与徕卡显微的智能化类器官成像解决方案互融互通,共建多维成像平台,力图将类器官技术发展推向标准化、智能化。


伯桢生物首席科学家赵冰表示伯桢深耕类器官行业底层技术创新,拥有全 球 领 先的类器官模型构建能力和技术平台,率先搭建了人源类器官新冠感染模型、母细胞瘤发生模型等多疾病模型与新药研发平台,以及基于组织及肿瘤微环境解析的创新类器官构建平台。公司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能力已得到300余家新药研发企业、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的认可,并将持续加强多谱系多癌种类器官构建、基因操纵、药物发现与药效评价、实验动物移植平台建设,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技术提升。


伯桢生物首席科学家  赵冰


徕卡显微系统中国区总经理章越在致辞中提到,徕卡显微创立于19世纪,具有170多年历史,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见证者和助力者。徕卡显微始终秉持着创始人之一的恩斯特·徕兹一世 (Ernst Leitz I) 提出的“与用户合作,为用户服务”的宗旨。长期以来与科学界、医学界和工业领域的密切合作,通过汲取用户的想法,进行持续的突破与创新,继而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解决方案。徕卡显微凭借创新的产品与技术在其服务的市场上不断地树立新的标杆。


徕卡显微系统中国区总经理章越


徕卡显微与伯桢生物类器官智能成像开发平台战略合作的达成,将为类器官成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此战略合作框架下,双方将伯桢生物的标准化类器官培养和技术体系,结合徕卡显微的经典宽场、多模态智能成像仪、激光共聚焦和人工智能图像分析软件等全线产品,为中国乃至全 球打造出类器官全流程解决方案,共创类器官技术“人人皆享,触手可及”的未来。



徕卡显微所属的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也极为关注类器官领域,特授予赵冰教授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科研专家顾问称号。



签约仪式之后,伯桢生物联合创始人、市场总监胡浩博士分享了类器官培养完全解决方案的报告。伯桢生物始于国内类器官原点,以强大底层研发精 准击穿类器官行业痛点,通过类器官专用生长因子蛋白质工程改造、类器官标准化试剂盒溯源发育逻辑开发,实现类器官标准化培养;通过类器官培训班、类器官技术手册、类器官直播间、类器官行业标准多维生态夯实类器官标准化技术,让类器官更科学、更标准是伯桢生物为生命科学、新药研发带来的新动能。



徕卡显微系统应用专员游换阳分享了类器官多维度多模态影像应用报告,针对类器官天然的三维结构的复杂特征,借助徕卡经典宽场、多模态智能成像仪、激光共聚焦和人工智能图像分析软件等,为大家呈现了类器官更清晰的成像效果、更智能的数据分析,让客户感受到了类器官从培养到形态和功能鉴定的全流程方案。



报告分享之后,现场嘉宾在伯桢生物和徕卡显微的应用专家带领下上机体验类器官的多维成像,感受类器官影像魅力。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伯桢-徕卡联合培训班的学员也开始了实操为王,在两天内掌握类器官培养和类器官影像的神奇之旅。






以类器官智能成像开发平台为始,伯桢生物与徕卡显微将携起手来,一同为类器官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心合意同,谋无不成,我们共同期待类器官智能成像新纪元的到来。



2023-06-09 11:19:19 157 0
类器官如何在药物筛选领域发光发热?

类器官是一种由干细胞或成体组织来源的多种细胞类型自组装形成的三维细胞结构,在体外能够长期存活并且可以模拟真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类器官可以为药物开发和组织工程等应用提供快速且经济高效的模型,常用于疾病机制、药物筛选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研究[1]。类器官可以分为两大类,来源于胚胎干细胞(ESCs)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体外分化产物和来源于成体组织中存在的干/祖细胞或成熟上皮细胞。类器官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细胞类型到多种细胞类型,从静态培养到动态灌流,从单一类器官到多种类器官互联等阶段。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成功构建了包括肝脏、肺脏、肾脏、心脏、胰 腺、皮肤、眼睛等在内的多种类器官[2]。


由于类器官技术具有时间短、成本低、生理相关度高等优势,近年来备受科学家的青睐,成为国际顶 级学术期刊的座上宾。作为最 大的一类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既是生长因子的受体,也能够催化下游靶蛋白的磷酸化。目前报道共有 58 种 RTKs ,可分为 20 个家族,包括大名鼎鼎的 EGFR 家族,EGFR 家族受体的异常激活与多种肿瘤相关,也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 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CRC 的增殖和生存依赖于 RTK 信号通路中的 EGFR ,针对 EGFR 信号通路的抗体药物可以靶向阻断 RTK 信号通路,从而抑 制肿瘤生长[4]。WNT(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信号通路在维持身体的稳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不仅参与调控细胞增殖、迁移、极性和死亡,也参与干细胞的效力维持和分化诱导。WNT 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多种癌症包括 CRC 的发生有关[5]。结直肠癌干细胞(CSC)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转移和治 疗耐受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们将 CRC 中 CSC 的靶点作为抗体研发的方向,设计了靶向 WNT 和 RTK 通路的双特异性抗体(bAbs)MCLA-158 ,并研究了其在 CRC 来源的类器官上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该研究于 2022 年 4 月发表于《Nature Cancer》杂志上,标题为 “Functional patient-derived organoid screenings identify MCLA-158 as a therapeutic EGFR × LGR5 bispecific antibody with efficacy in epithelial tumors”(图 1)[6]。


图 1 相关文章


类器官来源于患者体内提取的样本,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生长,它们通过繁殖可以形成具有某些特性的肿瘤结构。医生为患者制定最 佳 治 疗方案时,类器官可以提供极大的帮助,目前科学家们还在探索特定癌症药物研发过程中类器官的作用。抗体是由身体自然产生的蛋白质,可以用来识别感染因子或变异细胞,使它们被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白细胞)清除[2]。这篇文章中,研究者利用来自多种上皮肿瘤的患者源类器官(PDOs)作为体外药物筛选平台,从亲和力、稳定性、配体阻断活性等方面鉴定出超过 500 个 WNT×RTK 双特异性抗体( bAbs),对 500 多种 bAbs 进行功能评价,寻找能够有效抑 制肿瘤干细胞而不损伤正常干细胞的候选药物。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双特异性抗体(bAbs)MCLA-158 ,能够同时靶向 WNT 和 RTK 信号通路,特异性地识别并降解 EGFR ,从而抑 制肿瘤干细胞的生长和存活,但对正常的结肠干细胞几乎没有毒性。在体外和体内模型中,MCLA-158 均可以有效地阻断肿瘤转移起始、延缓复发、并且抑 制原发肿瘤的生长。


高内涵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自动化显微成像和图像分析软件对细胞、亚细胞或组织的形态、功能和相互作用进行定量和多参数分析的检测方法。高内涵成像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如细胞增殖、周期、死亡、信号通路、标志物表达、共定位等,适合药物筛选和毒性评价等领域的研究。本研究中,科学家们构建和培养了 CRC 患者来源的原发、肝转移、癌旁正常类器官(PDOs)库以及正常结肠黏膜样本(NCOs),对 500 多种 bAbs 进行功能评价,并且使用 Molecular Devices 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对类器官进行药物筛选和功能评价。研究人员使用 ImageXpress 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Molecular Devices),通过全自动高速显微成像,快速捕获类器官的图像。使用 ImageXpress Micro XLS 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对类器官进行成像(图 2 及图 3),并通过 MetaXpress 图像分析软件,对类器官的形态变化、标志物表达、生长抑 制率等参数进行量化分析(图 3)。使用 ImageXpress Micro Confocal 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捕获类器官的共聚焦图片(图 4)。结果显示 MCLA-158 处理后, EGFR 与抗体共定位并呈点状分布在胞浆内,这表明 MCLA-158 可以将 EGFR 内化。通过高内涵成像系统,研究人员发现 MCLA-158 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降解 EGFR ,而且可以抑 制 LGR5 标志的肿瘤干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并且,MCLA-158 抗体不会干扰健康细胞的功能,这对维持组织的正常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图 2 MCLA-158 特征。


图 3 筛选患者源类器官(PDOs)的双特异性抗体(bAbs)。


图 4  MCLA-158 或西妥昔单抗处理后 EGFR 内化和降解。


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使用类器官有助于识别对大多数患者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使用健康组织的类器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药物对健康细胞的伤害和副作用,从而在研究的早期阶段筛选出毒性较大的抗体[6]。这篇文章展示了高内涵成像技术在类器官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和优势,为药物研发过程中对类器官的使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基础医学和转化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Jarno D, Hans C. Organoids in cancer research. Nature Reviews Cancer, 18, 407-418 (2018).

[2]. Aliya F, Si H T, et al. Organoids as an in vitro model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Nature Cell Biology, 18, 246-254 (2016).

[3]. Tomas M, Torkel V, et al.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 and the immune response.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5, 43-57 (2005).

[4]. Sandra M, Rona Y, et al. Emergence of KRAS mutations and acquired resistance to anti-EGFR therapy in colorectal cancer. Nature, 486, 532-536 (2012).

[5]. Mazieres J, He B, et al. Wnt signaling in cancer. Cancer Letters, 222, 1-10 (2005).

[6]. Herpers B, Eppink B, et al. Functional patient-derived organoid screenings identify MCLA-158 as a therapeutic EGFR x LGR5 bispecific antibody with efficacy in epithelial tumors. Nature cancer, 3, 418-436 (2022). 


2023-06-05 10:33:59 77 0
ibidi 3D细胞(球状体、类器官和单细胞)培养

  ibidi 3D细胞(球状体、类器官和单细胞)培养

 

  模拟细胞微环境并获得高分辨率图像

 

  ibidi为3D细胞培养开发了如下解决方案:

  

  • 在非粘性表面上悬浮生长

  

  • 嵌入在3D matrix中或其上,使得细胞能够在各个方向上生长

  

  • 需要灌注,确保最佳氧气和营养的供应

 

 

  活体组织中的大多数细胞生长在三维微环境中,在那里它们与彼此和周围环境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动物细胞嵌入细胞外基质(ECM)中,细胞外基质由蛋白聚糖和纤维蛋白(主要是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纤连蛋白)组成。这种复杂、动态和组织特异性的3D结构为细胞提供了物理支架,并引发了影响细胞分化和行为的因子。

  

  当在传统的二维体外培养环境中培养时,细胞附着在平坦的表面上(例如,标准细胞培养皿中的单层细胞),并且只能在基质上生长和迁移。在3D体外培养中,细胞在非粘附表面上悬浮生长,或者它们可以嵌入或在模拟ECM的3D基质(如Matrigel®或I型胶原蛋白)上生长,使得细胞能够在三个方向上生长。

 

 

  使用 ibidi µ-Slide 8孔腔室载玻片对在Matrigel®中生长的经IL-22处理的小鼠小肠类器官进行3D培养。该类器官被染色为抗菌蛋白 RELMβ(绿色)、分泌细胞标记 Ulex Europaeus Agglutinin I(UEA I,红色)、β-连环蛋白(紫色)和核标记 DAPI(蓝色)。使用带有20倍物镜的Zeiss LSM 880共焦显微镜获取的图像。

  

 3D细胞培养应用与传统2D培养的对比

 

 


  如需了解3D细胞培养解决方案可查看《ibidi 3D细胞(球状体,器官小体,单细胞)培养解决方案》

2022-12-07 16:45:56 161 0
OLS OMNI 生命科学:类器官和细胞计数的解决方案

OLS OMNI生命科学以智能、可靠和用户友好的技术加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细胞研究。持续在3D细胞培养、细胞计数、细胞检测、细胞成像和微生物学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我们高度专注于细胞培养、干细胞扩增和分化、细胞计数和细胞测定的应用。我们监控全qiu最具创新性的生命科学市场,以扩大我们的产品组合,质量管理体系符合DIN EN ISO 9001:2015的要求。欢迎了解以下我们的明星产品:


3D细胞培养箱CERO 3D

CERO 3D培养箱和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的革命性仪器,可创造最佳的细胞培养环境。它提供了一种特殊的3D细胞培养技术,可监测和控制温度、pH值和二氧化碳水平。以促进您的干细胞,球状体,类器官和组织研究。

它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胞凋亡和坏死来提高活力和成熟度。CERO 3D培养箱和生物反应器没有剪切力,不需要嵌入基材,因此提供了最大的均匀性,并允许长期培养一年以上。

它可单独控制可提供最高的生物质产量。CEROtubes的体积高达50毫升,具有小鳍片和平底,能够以标准化和可重复的方式提供温和的培养条件,并具有最低的处理要求。

由于其易于设置和简单的工作流程以及每天可减少不到 2 分钟的最短手动操作时间的明显优势,CERO 3D培养箱和生物反应器可以简化放大和自动化平台,并降低成本。

各种应用的理想选择,从生物库中的干细胞扩增项目,基于细胞的药物发现,毒性测试和再生医学,它是您理想的合作伙伴。对于干细胞,CERO 3D培养箱和生物反应器能够在3个胚层中分化,提供均匀的iPSC和ESC 3D聚集体。您的细胞可以轻松直接处理以进行分化,例如类器官或微球,作为 3D 或 2D 检测开发的下游应用,并通过高效率和标准化避免长期培养的技术限制。


细胞计数仪CASY

从大型干细胞聚集体到小酵母或细菌,细胞大小各不相同,但CASY可以做到这一切。CASY对细胞计数的能力得到了一些强大功能的完美补充。作为细胞计数仪,它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准确性、易于使用,无需样品制备。CASY 可快速、低成本地对细胞进行计数,提供符合 GMP/GLP 标准的透明结果和质量。

使用CASY细胞计数器,聚集体不是问题。在计数过程中,CASY 使用数学上正确的基于体积的聚合校正。平均体积和平均大小甚至通过确定单个细胞适合检测到的每个聚集体的频率来计算。这在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时是理想的选择。

CASY的细胞计数仪和分析仪技术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有关细胞的全面信息。您的细胞计数,体积,聚集体和均匀性以及仅20-50μl体积的样品的任何污染都被识别出来。并且CASY使计数精度恢复,具有其他计数器无法比拟的可重复性。

无论您是分析 PBMC、T 细胞、原代细胞、细菌、真菌还是藻类,CASY 都能做到。CASY 最多可配备 3 种不同的毛细管,每种毛细管都针对特定应用组进行了优化。同时,毛细管之间的切换也很容易,只需几分钟。无论您使用细胞系还是原代细胞、PBMC 还是干细胞、酵母还是细菌,都不会妥协或权衡。易于更换的毛细管让您为未来做好准备。CASY细胞计数器和分析仪已用于各种细胞。


单细胞分离和分析器TIGR

TIGR单细胞分离和分析器是一种半自动,无酶,快速且可重复的方法,可从组织样品中生成纯细胞和单个细胞。

TIGR 与标准细胞培养耗材 50 ml 离心管和标准细胞过滤器兼容,可在缩短处理时间内对组织样品进行机械、非酶和并行处理。TIGR的解离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与其他基于酶的技术(需要60分钟的方法)进行基准测试时,这一数字要少得多,尤其是在并行处理多个样品时。

TIGR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其灵活性。工艺参数时间、旋转方向、加速度、速度和工艺步骤的数量可由研究人员调整。事实上,这允许为每个应用程序创建特定于实验的协议。

TIGR由台式仪器和研磨管、带有集成核心单元和细胞过滤器的无菌一次性磨管组成。由转子和定子嵌件组成的两部分核心单元配有反向旋转磨齿。


2023-05-18 18:24:38 110 0
一看就懂!类器官入门级概述——培养分离篇

概念及分类

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研究模型难以准确反映组织、器官在机体中的生理现象,新的研究模型系统随之出现。


类器官(Organoid)是来源于干细胞或器官组织的细胞,经过体外三维培养,可分化和自组织形成具有人体相应器官的部分特定功能和结构的细胞团。通俗来说,类器官就是干细胞通过体外3D培养形成的“类似”器官的生物结构。


由于类器官具有人源性,可以模拟器官发育和形成,在体外长期扩增中具有基因组稳定性,并能够形成活体生物库进行高通量筛选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体外模型。


根据细胞来源不同,类器官可以分为:多能干细胞来源组织来源

(1) 多能干细胞来源:人类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PSC)具有无限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且可以分化为几乎所有器官特异性的细胞类型。


多能干细胞衍生的类器官又可以包含了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两类。其中,胚胎干细胞因涉及伦理问题使用受限。


(2) 组织来源:分为正常组织或肿瘤组织衍生的类器官。

正常组织来源:由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ASC)刺激分化形成类器官。通常来源于患者的活检组织,其分化能力十分有限,一般仅含有器官的上皮部分,缺乏基质、神经和血管系统。


肿瘤组织来源:指将患者活检、穿刺或手术切除组织在基质胶中培养数周得到的类器官。


研究历史及进展

起源

1907年,美国贝克罗莱那大学教授威尔逊(H. V. Wilson)发现通过机械分离的海绵细胞可以重新聚集并自组织成为新的具有正常功能的有机体,这项发现成为了未来类器官技术发展的起源。


干细胞技术

1998年,美国生物学家James Thomson首次分离得到人胚胎干细胞。飞速发展的干细胞技术为类器官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2009年,荷兰Hans Clevers研究团队证实了体外培养的肠道干细胞能够形成类器官。随后,越来越多科学家们利用多能干细胞和原代成体干细胞培育出多种类器官。


肿瘤类器官

2011年,Sato等人从结肠腺瘤、腺癌及巴雷 特食管中建立肿瘤类器官模型,发现肿瘤类器官不仅能够实现和患者匹配,而且培养高效,有望为癌症患者在时间窗内提供诊疗方案。


自此,开启了肿瘤个性化诊断及治 疗的新纪元。


2018年2月,《Science》报道了首 个肠癌类器官药敏临床疗 效观察试验,并获得了88%的阳性预测值和100%的阴性预测值的结果,首次证明患者来源的类器官可预测抗 癌药物的有效性。


近几年,抗 癌药物筛选、药物毒性分析、寻找潜在治 疗靶点已经成为肿瘤类器官研究的热点领域。此外,随着肿瘤类器官培养技术的优化,已经建立起重建肿瘤微环境的方法,为研究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的互作提供了一个更成熟的模型。


肿瘤类器官的应用前景

类器官技术为肿瘤基础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实验模型,凭借其多功能性、强大的体内情况建模能力以及快速发展的应用,类器官技术有望在未来继续对基础癌症研究和临床癌症治 疗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发病机制

类器官模型最 显著的优势是人源性和近生理性,肿瘤患者来源的类器官为研究复杂的、尚未阐明的风险基因位点和表型高度异质性的疾病机制提供可能。


药物筛选

在药物研究中,尤其是针对罕见病或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时,类器官能够为深度测序和功能测试、突变位点或表型分析提供足够资源,是药物毒性预测、新药筛选、个体化治 疗的较好模型。


精 准治 疗

精 准医疗的基本理念是整合个性化疾病信息,从而针对每个患者制定精 准的诊断和治 疗策略。对于癌症精 准治 疗而言,体外模型必须在生物学特性、基因突变谱上与体内肿瘤保持一致,而且能够维持高度异质性和基因型稳定性,如今肿瘤类器官的出现为癌症精 准医疗创造了新的机遇。


肿瘤类器官的研究方法

1、 分离样本

操作步骤:

(1) 分离样本时注意区分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在提取肿瘤组织时,要尽量提取富含血管和含有上皮细胞的部位,去除坏死组织、脂肪以及肌肉组织。


(2) 分离后的肿瘤组织应留取部分进行冻存,可用于免疫组化切片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培养后的肿瘤类器官进行对比鉴定)。


(3) 将肿瘤组织剪碎后进一步进行消化解离,可以参考对应的正常组织的消化液,一般由胶原酶、胰酶、DNA 酶和透明质酸构成;消化条件为37℃恒速水平摇床下消化,时间不超过1h,可在消化中途取上清液在镜下观察,如果出现3-10个的细胞团形成,则停止消化。


(4) 用100μm筛网对细胞悬液进行过滤,再用PBS清洗筛网,PBS离心洗涤细胞沉淀。


注意事项:

(1) 样本若不能及时处理,应放入对应的组织样本保存液中。最 好用新鲜取材的样本做肿瘤类器官培养,成功率更高。


(2) 如果原位取材建系失败,可考虑取转移灶中的肿瘤组织,或者分选循环肿瘤细胞进行诱导培养。


2、 种板培养

操作步骤:

(1) 向细胞沉淀中加入适量基底膜提取物(Basement Membrane Extract,BME)。BME的用量取决于细胞数量,约1×10^4个细胞接种在50-60μL BME中。BME需要置于冰上,防止凝固。


(2) 将混合物接种于37℃预热的培养板上,放入37℃ CO2培养箱孵育30min,待胶体凝固后将培养板取出,加入37℃预热的培养基。


(3) 每天镜下观察类器官的形态、增殖速度、微生物污染等情况,培养2-3天后,根据类器官的生长形态更换培养基。


注意事项:

(1) 基底膜提取物(BME)是一种包含有细胞外基质(ECM)的基质胶,其中包含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巢蛋白和硫酸肝素蛋白聚糖等成分,为细胞粘附和细胞结构提供了底物。


(2) 细胞种板密度: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类器官形成的种子细胞,而肿瘤干细胞在消化后的肿瘤组织悬液中比例极低,这就要求我们种板的密度不能太低。但是太高的种板密度会导致由过多的其它肿瘤细胞凋亡引起的肿瘤类器官培养失败。所以,建议进行不同细胞密度梯度预实验来摸索最 佳的种板密度。


(3) 肿瘤类器官培养基成分:诱导培养基是在基础培养基DMEM/F-12中添加各种因子,而这些因子组分是肿瘤类器官形成的关键。由于肿瘤组织存在基因突变的个体差异,所以我们需要自行摸索和查阅培养基中添加的各种组分因子,这些组分因子一般都会包含以下四类:

  • Wnt信号通路激活剂,主要促进血管生成:Wnt信号配体和GR5的配体Rspo-1等

  • 酪氨酸受体激酶的配体,刺激上皮细胞增殖:EGF、FGF10、NGF等

  • TGF- β信号通路抑 制剂,抑 制上皮细胞分化:Noggin、A83-01

  • ROCK抑 制剂,保持干细胞多能性:Y-27632


3、 传代消化

操作步骤:

(1) 弃去培养基后,加入预冷基质胶回收液吹打基质胶,将培养孔内的基质胶全部回收后离心,弃去胶回收液,加入Tryple消化液进行消化,一般消化10~15min,期间可在镜下观察,若类器官团块大部分解离为3~10个的细胞团时,则停止消化。


(2) 消化后细胞进行传代,此时的细胞含有大量的肿瘤干细胞,消化后的每个细胞小团块都可能会形成类器官,可根据之前收获类器官时培养孔内类器官的生长个数和大小综合考虑传代密度,一般以第 一代的肿瘤类器官种板密度达到20-30%为宜。


注意事项:

如果需要做药敏实验,一般建议选择第 一代或者第二代的肿瘤类器官进行,传代次数越多,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越高。


4、鉴定

参考Hans Clevers最 早关于乳腺癌类器官的报道,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层面对肿瘤类器官进行鉴定:

细胞水平:通过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形态,鉴定类器官是否具备起源组织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基因水平:通过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分析类器官是否保持起源组织的遗传特征。


蛋白水平:可以用Western Blot、qPCR、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是否表达相应肿瘤标志物。


功能水平:检测类器官是否具有功能,例如检测胃类器官能否分泌胃酸、肿瘤类器官的药敏活性检测。


丹纳赫生命科学的解决方案

丹纳赫生命科学通过对旗下品牌的优势技术与产品进行整合,提供类器官研究从类器官制备到鉴定,以及后续延申的科研应用的丰富解决方案。


组织/细胞收集

制备类器官的培养基成分差异将造成细胞的发育与分化的差异。丹纳赫生命科学旗下贝克曼库尔特的Vi-CELL MetaFLEX高速细胞培养生化分析仪,能够快速鉴定培养基组分,具有35s快速检测、系统免维护等优点。



贝克曼库尔特Vi-CELL MetaFLEX

高速细胞培养生化分析仪


贝克曼库尔特的Avanti J-15R冷冻离心机采用UHT(Ultra Harmonic Technology)超平稳技术,离心速度稳定准确。同时,搭配加减速脉冲功能,缓慢增减速有效防止高速制动带来的细胞损伤。


贝克曼库尔特Avanti J-15R冷冻离心机


3D培养的换液与用药

贝克曼库尔特自动化工作站Biomek系列,用吸头移液方法实现自动化实验操作,是类器官自动化培养与换液的全能助手。可匹配后续核酸提取以及二代测序DNA/RNA建库流程,实现从细胞培养到分析应用的全自动化。


贝克曼库尔特Biomek i5实验室自动化工作站


对于有药筛实验需求的研究,可在Biomek自动化系统基础上搭配Echo 650移液工作站。利用Echo无接触、体积小的特点,将化合物转移到实验板里。


贝克曼库尔特Echo 650移液工作站


类器官检测与鉴定

类器官培养后一般需要进行质控的过程,最 常见的手段是检测特异性的细胞表面抗原,从而确定是否发生了明显的细胞分化。另外,细胞凋亡情况、细胞活力也是常见的检测参数。贝克曼库尔特提供CytoFLEX系列流式细胞仪,具有操作简单、高灵敏度等特点。



贝克曼库尔特CytoFLEX系列流式细胞仪


使用一般的倒置显微镜较难清晰观察到类器官的多层组织结构,因此需要利用到共聚焦成像、3D成像等新技术手段。丹纳赫生命科学旗下徕卡显微系统的 M系列研究体视镜与荧光体视镜,可以直接多角度、多维度观察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徕卡M系列研究体视镜


此外,Leica还提供MICA多模态显像成像系统,满足不同检测精细度及应用目的需要,还可以直接培养并观察细胞。


Leica MICA多模态显像成像系统


丹纳赫生命科学旗下美谷分子仪器的ImageXpress Confocal HT. ai智能型共聚焦高内涵成像与分析平台,在药效鉴定、药毒性筛查、科学研究中提供各种类型类器官模型高通量成像与3D分析。



MD ImageXpress Confocal HT.ai

智能型共聚焦高内涵成像与分析平台



参考资料:

俞东红, 曹华, 王心睿, 等. 类器官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21, 37(11): 3961-3974.

张秀梅, 翟运开, 赵 杰, 赵 萌. 类器官模型国内外数据库近10年文献研究热点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8): 1249-1255.

冯紫伊, 梁珊珊, 于炜婷, 王若雨. 患者来源肿瘤类器官的培养与研究及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25): 4082-4088.

Gao D, Vela I, Sboner A, et al. Organoid cultures derived from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Cell, 2014, 159(1): 176-187.

Kretzschmar K. Cancer research using organoid technology. J Mol Med (Berl). 2021 Apr;99(4):501-515. 

Di Lullo E, Kriegstein AR. The use of brain organoids to investigate neural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Nat Rev Neurosci, 2017, 18(10): 573-584.

Fujii M, Sato T. Somatic cell-derived organoids as prototypes of human epithelial tissues and diseases. Nat Mater, 2021, 20(2): 156-169.

Driehuis E, Kretzschmar K, Clevers H. Establishment of patient-derived cancer organoids for drug-screening applications. Nat Protoc. 2020 Oct;15(10):3380-3409. 


2022-12-25 11:30:07 573 0
【收购】Molecular Devices 收购 Cellesce,加速布局类器官领域


Cellesce 的独特开发工艺能为大规模的药物筛选创建一致的患者来源组织类器官。此次收购巩固了 Molecular Devices 作为 3D 生物学解决方案创新者的地位。专业技术的整合将加速生理相关细胞模型在药物发现中的行业应用。


近期,Molecular Devices 宣布收购 Cellesce Ltd (简称“Cellesce”),该公司专注于大规模开发与生产患者来源的组织类器官(PDO),用于药物筛选等各类应用。


药物疗 效和毒性测试通常依赖于永生化细胞系或动物模型,而这些细胞系或模型并不能模拟复杂的人体环境,这可能导致对药物疗 效的预测不准确,并延长药物开发时间。然而,许多回顾性研究证实了 PDO 与原发性肿瘤的表型和基因之间的高度相似性,如果药物对 PDO 起作用,则 90% 的可能会对患者起作用。此次收购 Cellesce 证实了 Molecular Devices 致力于投入 3D 生物技术的决心,通过 3D 技术改变药物发现进程并推动新疗法的开发。


Molecular Devices 总裁 Susan Murphy 表示:“Cellesce 基于类器官方面的专业技术与我们在自动化类器官筛选方面专业解决方案的整合,客户只需要一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即可完成先进的 3D 生物学研究。”“这项赋能技术将使 100,000 多个含 PDO 的化合物初筛成为现实,并将加速类器官的行业应用。”


Cellesce 总部位于英国威尔士的卡迪夫,由科学家、工程师和制造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提供一致性的人源性细胞或类器官系,包括现有产品结直肠癌类器官、胃肠道类器官和乳腺癌类器官,在研产品胰 腺和肺类器官。该公司的质量保证、独特的生物工艺工作流程和独特的生物反应器已被证明可将生产率提高 20 至 60 倍。


“Molecular Devices 有能力、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来确保 Cellesce 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充分发挥其潜力,”Cellesce 首席执行官 Vicky Marsh Durban 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将我们的专业领域知识和知识产权带到 Molecular Devices ,共同为客户在药物发现中带来更大程度的革命性变化,并释放与人类相关的 3D 生物学研究的全部潜力。”


有关更多类器官在先进药物发现中的信息请访问:

 http://www.moleculardevices.com.


2022-12-18 15:07:31 73 0

10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