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直播- 视频

问答社区

谁有稳态与环境第1、2、3章的复习笔记?谢谢!

cxzmbc 2011-09-25 18:14:35 286  浏览
  •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2条)

  • 劳傻子 2016-01-06 00:00:00
    肯定不同

    赞(19)

    回复(0)

    评论

  • kingkou2 2011-09-26 00:00:00
    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必修)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diyi节 人体的稳态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内环境) 淋巴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 (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1) 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 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三、水平衡的调节 1、 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 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四、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 人体内无机盐的动态平衡是靠无机盐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 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 3、 人体需要的无机盐有多种,如Na+、K+、Ca2+、Zn2+、Fe3+、I- 等 4、 无机盐调节:(负反馈) 过程:血钾升高、血钠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血钾降低、血钠升高 总结:无机盐调节主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吸钠排钾。 五、血糖调节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YZ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YZ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FZ: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六、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1、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等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 2、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diyi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KJ蛋白和炎症反应。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3、 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抗原刺激 ↓ 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 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 ↓ 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 抗体清除抗原 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 刺激 ↓ 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 ↓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效应T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 ↓ 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区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1、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 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增强细胞免疫的效应 6、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第二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后2者合称为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组成 神经: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 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 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Z高级,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呼吸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的位置和功能: 书写性语言→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觉性语言→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视觉性语言→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二、人体的激素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主要作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调节水平衡、血压 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 多种促激素 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 胸腺激素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激腺 肾上腺激素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胰岛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调节血糖动态平衡 卵巢 雌激素等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睾丸 雄激素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第三节 动物激素的调节 ◆ 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 1、 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催情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2、 人工合成昆虫激素FZ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 3、 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4、 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第四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的琼脂块放在切去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的琼脂块放在切去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试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 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2、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3、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 (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YZ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Z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YZ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YZ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YZ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5、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 防止落花落果; 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  控制性别分化(促进花芽向雌花分化,从而提高产量) 6、其他植物激素 名称 主要作用 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植株,促进果实生长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7、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diyi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Z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数量特征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2、种群的特征 迁入率和迁出率 空间特征 遗传特征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 4、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 N0λt (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Z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Z快,K时为0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FZ、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6、[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足,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得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生物群落的结构 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3、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1、 原生演替: (1) 定义: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 (2) 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 次生演替 (1) 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2) 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 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 3、 植物的入侵(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赞(14)

    回复(0)

    评论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热门问答

谁有稳态与环境第1、2、3章的复习笔记?谢谢!
 
2011-09-25 18:14:35 286 2
求初三复习化学笔记
 
2012-09-09 19:04:36 311 2
谁有细胞生物学笔记?
 
2016-10-05 21:06:18 352 1
预习笔记:八年级语文第3课《蜡烛》
急,需西蒙诺夫的资料、书下解词(参考书上的也可以),仅这些****快啊,今天下午用... 急,需西蒙诺夫的资料、书下解词(参考书上的也可以),仅这些****快啊,今天下午用 展开
2008-09-19 02:25:51 269 3
谁有精灵旅社的白度盘资源1和2的
 
2018-11-28 04:12:03 225 0
2极断路器与1极断路器的区别
在工业上,是否允许使用单极开关?单极开关与2极开关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不允许使用単极开关?在安装漏电保护的情况下,是否允许使用单极开关?
2009-03-26 10:21:51 480 5
31838.2第2部分体积电阻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体租电阻 volume resistance

施加在与绝缘介质相对表面接触的两个电极间的直流电压与给定时间流过介质的电流之比. 注:体积电阻的单位用n表示.

体积电阻率 volume resistivity

在给定的时间及电压下,直流电场强度与绝缘介质内部电流密度之比.

L根据IEC 60050-121,"电导率”被定义为标資或张童,它与电场强度的乘积是传导电流密度;“电阻率”是“电导 率”的倒数.体积电阻率是在测量时单位体积内可能存在的各向异性的数量的平均值,还包括在电极间可能 产生的极化现象.

2在实际中,体积电阻率通常被视为单位体积内的体积电阻.

3体积电阻率的单位用n • m表示.

杂散电流 stray current

对地的或埋在地下的金属结构接地而引起的泄漏电流.


2020-06-24 13:34:07 384 0
怎么理解AO∶OD=2∶1 ∴S△AOB∶S△BOD=2∶1
例2在△ABC中,中线AD、BE相交于点O,若△BOD的面积等于5,求△ABC的面积。 解:∵O是△ABC的ZX, AO∶OD=2∶1 ∴S△AOB∶S△BOD=2∶1 ∴即S△AOB=2 S△BOD=10 ∴S△ABD= S△AOB+ S△BOD=10+5=15 又AD是△ABC的中线 S△ABC=2 S△ABD=30。
2013-05-13 15:19:13 443 2
手术显微镜 1,徕卡 2,蔡司
想知道区别优势劣势在各外科中的应用范围不要拷贝的谢谢大家... 想知道区别 优势 劣势 在各外科中的应用范围 不要拷贝的 谢谢大家 展开
2011-06-06 17:45:07 293 1
3年流动比率:第1年高,第2年低,第3年高怎么能分析?
 
2014-10-15 12:40:22 533 1
谁有GB/T4789.38-2003谢谢!
 
2010-12-20 12:02:41 388 1
谁有石英坩埚的联系厂商 谢谢
 
2011-05-24 13:22:53 333 3
谁有孔板流量计的选用标准?谢谢
 
2012-02-17 14:16:18 357 1
31838.2第2部分体积电阻测试设备要求

设备

精度

可采用任何合适的设备,但测量装置的精度至少满足下列要求I

——电阻低于io'。n,测暈误差不大于±10%;

——电阻介于io*° n到io"。之间,测暈误差不大于土20%;

——电阻高于io" n,测量误差不大于±50%.

保护

组成测量线路的绝缘材料,宜具有与被測材料近似的特性.下列原因可能导致测量产生误差:

——外来寄生电压引起的杂散电流,通常其大小未知,并具有漂移特性;

具有未知而易变的电阻值的绝缘与试样电阻、标准电阻器或电流测量装置的不正常的分路;

——表面电阻可能比体积电阻低一个数量级.

通过尽可能地提高测量线路所有部分的绝缘电阻,来近似地更正上述误差.但这种做法可能导致 测量设备复杂且笨重,而又不足以测量高于几百兆欧的绝缘电阻.可通过使用保护技术来实现更为合 适的修正。

保护是指在所有关键的绝缘部位插入保护导体,可阻拦所有可能引起误差的杂散电流.这些保护 导体联接在一起,组成保护系统,并与测量端形成三电极系统.当线路连接恰当时,所有外来寄生电压 产生的杂散电流被保护系统分流到测量电路以外,任一测量端到保护系统的绝缘电阻宜与比电阻低得 多的线路元件并联,试样电阻仅指两测量电极之间的绝缘电阻.采用这个技术可大大减小误差概率. 图1为使用保护电极测量体积电阻的基本线路


2020-06-28 16:55:19 429 0
谁有药店1到5月份药品阴凉柜完整的记录。谢谢亲们,急需。
 
2016-05-18 22:58:54 213 1
初三化学1、2单元提纲答案、
diyi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 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 diyi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 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 度Z高?怎样证明这一点?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铁丝、硫来代替红磷?为什么? 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列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 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列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碳、S、Fe的燃烧有关问题 (1)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沙或水?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八、分解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列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 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棉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 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本单元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1)碳、硫、磷、镁、铁分别与氧气反应(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 展开
2010-07-28 05:25:20 418 4
谁有08年1—6月份无锡的温湿度记录?
 
2014-09-27 05:18:35 371 1
谁有在面包板上可以实现的555单稳态触发电路
 
2018-12-03 07:01:07 309 0
ipc9592-2001这个标准谁有?谢谢!
 
2014-08-17 16:23:30 324 2

10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