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2条)
-
- ss467778464 2017-04-20 00:00:00
- n ofeyebrows and eyelashes. It is the fault of her f
-
赞(19)
回复(0)
-
- 仙仙0146 2017-04-20 00:00:00
- 土壤的盐碱性与降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并不是所有地区土壤的盐碱性都是受降水量来决定。土壤之所以有酸碱性,是因为在土壤中存在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离子。当氢离子的浓度大于氢氧离子的浓度时,土壤呈酸性;反之呈碱性;两者相等时则为中性。影响土壤盐碱度的因素除了降水之外,现在我们更多考虑的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性质 (一)土壤吸附性 土壤中两个Z活跃的组分是土壤胶体和土壤微生物,它们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作用。土壤胶体以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带电性,而使土壤具有吸附性。 1、土壤胶体的性质 1)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比表面是单位重量(或体积)物质的表面积。定体积的物质被分割时,随着颗粒数的增多,比表面也显著地增大。物质的比表面越大,表面能也就越大。 2)土壤胶体的电性: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层,微粒的内部称微粒核,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即决定电位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又称反离子层,包括非活动性离子层和扩散层),即合称为双电层。 3)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了减小表面能胶体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这就是胶体的凝聚性。但是在土壤溶液中,胶体常带负电荷,即具有负的电动电位,所以胶体微粒又因相同而相互排斥,电动电位越高,相互排斥力越强,胶体微粒呈现出的分散性也越强。 影响土壤凝聚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胶体的电动电位和扩散层厚度,例如土壤溶液中阳离子增多,由于土壤胶体表面负电荷被中和,从而较强土壤的凝聚。此外,土壤溶液中电解质浓度、pH值也将影响其凝聚性能。 2、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 在土壤胶体双电层扩散层中,补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称为离子交换(或代换)。离子交换作用包括阳离子吸附作用和阴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的可交换性阳离子有两类:一类是致酸离子,包括H+和Al3+;另一类是盐基离子,包括Ca2+、Mg2+、K+、Na+、NH4+等。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且已达到吸附饱和时的土壤,称为盐基饱和土壤,否则,这种土壤为盐基不饱和土壤。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它与土壤母质、气候等因素有关。 3、土壤酸碱性 由于土壤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存在着各种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因而使土壤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 我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有由南向北pH值递增的规律性,长江(北纬330)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如华南、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壤、黄壤;pH值大多数在4.5~5.5之间,有少数低至3.6~3.8;华中华东地区的红壤,pH值在5.5~6.5之间;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如华北、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O3,pH值在7.5~8.5之间,少数强碱性的pH值高达10.5。 1)土壤酸度 根据土壤中H+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来源,主要是土壤中CO2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和有机物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以及土壤中矿物质氧化产生的无机酸,还有施用肥料中残留的无机酸,如硝酸、硫酸和磷酸等。此外,由于大气污染形成的大气酸沉降,也会使土壤酸化,所以它也是土壤活性酸度的一个重要来源。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可增加土壤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 根据测定土壤潜性酸度所用的提取液,可以把潜性酸度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 用过量中性盐(如NaCl或KCl)溶液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和Al3+发生离子交换作用,而表现出的酸度,称为代换性酸度。由土壤矿物质胶体释放出的氢离子是很少的,只有土壤腐殖质中的腐殖酸才可产生较多的氢离子。 近代研究已经确认,代换性Al3+是矿物质土壤中潜性酸度的主要来源。例如,红壤的潜性酸度95%以上是由代换性Al3+产生的。 用弱酸强碱盐(如醋酸钠)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以将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代换出来,同时生成某弱酸(醋酸)。此时,测定出的该弱酸的酸度称为水解性酸度。 水解性酸度一般比代换性酸度高。由于中性盐所测出的代换性酸度只是水解性酸度的一部分,当土壤溶液在碱性增大时,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较多被代换出来,所以水解酸度较大。但在红壤和灰化土中,由于胶体中氢氧根离子中和醋酸,且对醋酸分子有吸附作用,因此,水解性酸度接近于或低于代换性酸度。 (3)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的关系: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是同一个平衡体系的两种酸度。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状态。土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和现实表现。土壤胶体是H+和Al3+的储存库,潜性酸度则是活性酸度的储备。土壤的潜性酸度往往比活性酸度大得多,相差达几个数量级。 2)土壤碱度 土壤溶液中OH -离子的主要来源是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碱金属(Ca、Mg)的盐类。碳酸盐碱度和重碳酸盐度的总称为总碱度。不同溶解度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对土壤碱性的贡献不同,CaCO3和MgCO3的溶解度很小,故富含CaCO3和MgCO3的石灰性土壤呈弱碱性(pH在7.5~8.5);Na2CO3、NaHCO3及Ca(HCO3)2 等都是水溶性盐类,可以出现在土壤溶液中,使土壤溶液中的碱度很高,从土壤pH来看,含Na2CO3的土壤,其pH值一般较高,可达10以上,而含NaHCO3及Ca(HCO3)2的土壤,其pH值常在7.5~8.5,碱性较弱。 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Na+、K+、Mg2+(主要是Na+)等离子的饱和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交换性阳离子的水解作用。结果在土壤溶液中产生NaOH,使土壤呈碱性。此时Na+离子饱和度亦称土壤碱化度。胶体上吸附的盐基离子不同,对土壤pH值或土壤碱度的影响也不同。 3)土壤的缓冲性能 土壤缓冲性能是指具有缓和酸碱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为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的活动创造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土壤的缓冲性能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之一。 (1)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和其它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良好的缓冲体系,对酸碱具有缓冲作用。 (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土壤胶体的数量和盐基代换量越大,土壤的缓冲性能就越强。因此,砂土掺粘土及施用各种有机肥料,都是提高土壤缓冲性能的有效措施。在代换量相等的条件下,盐基饱和度愈高,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愈大;反之,盐基饱和度愈低,土壤对碱的缓冲能力愈大。 另外,铝离子对碱的也能起到缓冲作用。 (二)土壤氧化还原性 土壤中有许多有机和无机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因而使土壤具有氧化还原特性。一般,土壤中主要的氧化剂有:氧气、NO3-和高价金属离子,如铁(Ⅲ)、锰(Ⅳ)、钒(Ⅴ)、钛(Ⅵ)等。主要的还原剂有:有机质和低价金属离子。此外,土壤中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生物也是土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参与者。 土壤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来衡量。一般旱地土壤好氧化还原电位为+400~+700mV;水田的氧化还原电位在+300~-200 mV。根据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值可以确定土壤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环境行为。
-
赞(2)
回复(0)
热门问答
- 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 影响粉体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药物或辅料的流动性好坏,首先与其本身的特性有关,除此之外,粉体的其它特性如粒子的大小及其分布、粒子的形态、粒子表面粗糙程度等对流动性也有显著的影响。
1、粒子大小及其分布一般认为,当粒子的粒径大于200μm的时候,粉体的流动性良好,休止角较小;当粒径在200~100μm范围时,为过渡阶段,随着粒径的减小,粉体比表面积增大,粒子间的摩擦力所起的作用增大,休止角增大,流动性变差;当粒径小于100μm时,其粘着力大于重力,休止角大幅度增大,流动性差(粉体的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可以用激光粒度仪来检测)。
粉体的粒度分布对其流动性也有影响。粒径较大的粉体流动性较好,但在其中加入粒径较小的粉末,能使流动性变差,加入的细粉量越多,粒径越小,对休止角的影响越大。反之,在流动性不好的细粉末中加入较粗的粒子,可克服其粘着性,使其流动性得到改善。
2、粒子形态及其表面粗糙性粒子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的粉体,在流动时,粒子较多发生滚动,粒子间摩擦力小,所以流动性较好;而粒子形态明显偏离球形,例如呈针状或片状,粉体流动性时,粒子间摩擦力较大,流动性一般不好。粒子表面粗糙,也会增加流动的困难。一般粒子形状越不规则,表面越粗糙,其休止角越大,流动性就越差。
3、含湿量粉体在干燥状态时,其流动性一般较好。由于粉体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吸收一定量的水分后,粒子表面吸附了一层水膜,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等的作用,使得粒子间的引力增大,流动性变差。一定范围内吸湿量变大,休止角越大,流动性变差;但当粉体吸湿超过一定量后,吸附的水分消除了粒子表面粘着力而起润滑作用,休止角减小,流动性增大。含湿量对流动性的影响因粉体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4、加入其它成分的影响在粉体中加入其它成分,对流动性有时也有影响。例如在粉体中加入滑石粉和微粉硅胶等,一般可改善其流动性。这种可改善粉体流动性的材料称为助流剂。
检测漏斗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壁面光滑,并且配备两种粉盘来测试安息角,正是检测各种粉体流动性和休止角的理想仪器。
- 影响纸张耐折度的因素有哪些
- 影响称重传感器迟滞性的因素有哪些?
- 影响环氧树脂电导度的因素有哪些
- 影响纸张的挺度的因素有哪些
- 在造纸过程中都有哪些因素影响成纸的挺度... 在造纸过程中都有哪些因素影响成纸的挺度 展开
- 影响纸张的挺度的因素有哪些
- 在造纸过程中都有哪些因素影响成纸的挺度... 在造纸过程中都有哪些因素影响成纸的挺度 展开
- 影响陶瓷釉层白度的因素有哪些???
- 白度仪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气相色谱分析中,影响分离度的因素有哪些
- 影响溶出度测试仪检测的因素有哪些
- 溶出度测试仪是在体外对体内药物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有效的替代方法,也是保证和衡量固体口服制剂生产工艺及质量是否合理和稳定的一项重要手段。它以科学先进的测定手段替代了过去的崩解时限检查,从而提高了药品质量控制方法的科学性,保证了药品的临床效果。溶出度测试仪检测时的影响因素1.介质除气程度、液体温度、仪器震动情况、搅拌速度、取样点位置、过滤的快慢、药物在杯中或转篮中的位置等。2.药物本身的因素,如溶解度、药物的表面积、药物的结构与晶型。3.制剂方面的因素,如剂型、处方、辅料、工艺、药物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制剂崩解或主药释放后微粒细度及总面积大小等。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生物利用度是人和动物服药后通过血或尿中药物浓度的测定来反映药物制剂在体内可能被吸收利用的程度进而推断效果。从理论上讲,药物的体内实验和临床研究才是评价制剂的根本和可靠的依据。但生物利用度试验工作量大,费用高,对每个样品进行筛选评定,检验和控制产品质量只能借助于体外实验方法来完成。溶出度虽非必然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相关,但多数情况下是相关的,它是以体外实验法代替动物实验的一种方法。与崩解时限的关系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须到达作用部位,药物能否到达作用部位以及到达的速度和程度,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以片剂为例,服药后,药物首先必须经过崩解、分散,然后才能溶解而被吸收产生效果。所以,各国药典对一些片剂均进行崩解时限检查,它对药物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但是另有许多实验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例如GLevy和Hayes在做阿司匹林实验时,发现体外崩解时间不能说明体内的有效性。崩解时限检查只能控制药物溶出初阶段,而后面继续分散和溶解过程都是崩解时限控制不了的,因此提出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程度与体内吸收情况的关系才更加密切。检测方法目前几个主要国家药典收载的方法均以采用的仪器命名的,《药典》(2010版)收有转篮法、浆法及小杯法3种方法。《美国药典》(24版)也同样收载有转篮法及浆法,另外,对测定药物释放度的品种还收载了5种测定装置,如流池法等。《日本药局方》(14版)收载有转篮法及浆法,《英国药典》(2000版)也收载有转篮法、浆法及流池法。
- 影响X射线管有效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 比表面积影响因素有哪些
- 振动传感器影响因素有哪些?
振动传感器影响因素有哪些?
- 影响树脂白度的因素有什么?
- 影响密度的因素有哪些?
- 问题背景:用溶胀法测定聚合物交联度的实验中,用甲苯溶剂浸泡橡胶塞,并且根据橡胶塞的增重,利用甲苯的标准密度,判定甲苯溶剂溶于橡胶塞中的体积大小。疑惑:溶于橡胶塞中的溶剂的... 问题背景:用溶胀法测定聚合物交联度的实验中,用甲苯溶剂浸泡橡胶塞,并且根据橡胶塞的增重,利用甲苯的标准密度,判定甲苯溶剂溶于橡胶塞中的体积大小。 疑惑:溶于橡胶塞中的溶剂的密度,与常规装在瓶子里面的密度相等吗?溶剂分子进入聚合物内部时,体系与纯溶剂的体系不一样的吧~ 展开
- 影响片剂硬度的因素有哪些
- 影响电导率仪的因素有哪些
4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