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产品库-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硅在铸铁中的多种作用

硅在铸铁中的多种作用

来源:南京麒麟科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商机 2017-07-20 17:10:32 1233阅读次数
扫    码    分   享

硅在铸铁中的多种作用

近年来,为了适应多方面的要求,各种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轻合金铸件、铸钢件的应用都发展很快,但是到目前为止,铸铁件的需求量仍然稳居首位。硅是地壳中蕴藏Z丰富的元素,无匮乏之虞,而且在各种铸铁中,硅都是主要构成元素之一,对铸铁组织中石墨的形态、数量,乃至基体组织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南京麒麟仪器集团专业生产的炉前碳硅分析仪可以极ng准的检测铸铁里的碳硅元素。时至今日,硅在铸铁中的作用,我们的认知还很有限,南京麒麟仪器集团与大家一起来进一步探索。

 硅在铸铁中的作用

硅在铸铁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我们Z关注的首先是“促进石墨化”和“固溶强化”两项,除此以外,硅还有不少重要的作用,在这里,简单地提一提以下两点:

(1)溶于液态铸铁中的硅,使铁液抗氧化能力大为增强,而且硅还可以使氮在铁液中的溶解度降低。正是由于硅的这种作用,铸铁才可以在强氧化性、富氮的条件下熔炼。各种铸造合金中,只有铸铁才能够用冲天炉、氧气回转炉这类熔炼设备,在富氧、富氮的气氛中熔炼。

(2)将铸铁中硅含量提高到3.5%以上,铸铁的抗氧化能力、抗热生长性能都大为改善。早期,各国耐热铸铁的标准中,就都有了硅系耐热铸铁的牌号。近年来,出于节能的考虑,各种内燃机提高了排气的温度,各国汽车行业中,都很重视耐热硅钼球墨铸铁件的应用。

1、硅在铸铁中促进石墨化的作用

铸铁中硅是促进石墨化作用Z强的合金元素,硅促进石墨化的能力,是镍的3倍,铜的5倍。

无论在液态或固态的铸铁中,硅与铁结合的作用都比碳强。

液态铸铁中含有硅,就会使碳的溶解度降低。铁液中硅的含量越高,碳含量相应地越低,就会有更多的碳被排挤出来。

铁液为过共晶成分时,硅含量高,凝固过程中,就有更多的碳以初生石墨的形态析出,直到剩余的铁液达到共晶成分后发生共晶转变。

铁液为亚共晶成分时,凝固过程中,硅富集于初生奥氏体中。

共晶转变时,硅富集于早期结晶的共晶奥氏体中,YZ碳与铁化合成渗碳体,增强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促使碳以共晶石墨的形态析出。

共析转变时,固溶于奥氏体中的硅,仍然YZ碳与铁形成渗碳体,增强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促使碳以共析石墨的形态析出。

在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和黑心可锻铸铁中,碳和硅是影响石墨形态、数量的主要元素。就是基本上不含石墨的白心可锻铸铁,在其脱碳退火的过程中,硅促进碳在奥氏体中扩散,对于这种可锻铸铁的脱碳也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铸铁中的氧和氮都有稳定碳化物的作用。铸铁中含有的硅,可以使其中的氧、氮含量降低,这样,又间接地增强了硅对石墨化的作用。

2、硅在铁素体中的固溶强化作用

在固态的铸铁中,硅几乎全部固溶于奥氏体和铁素体,不进入碳化物。硅原子与铁原子可以结合成具有强共价键的含硅铁素体,不仅促进铁素体形成,而且使铁素体强化的作用很强。

为了了解硅强化铁素体的能力,避免石墨形态和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国外有人在碳含量为0.1%、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的钢中,加入不同量的硅,以比较硅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1。表1中,还列出了组织为全部珠光体、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的碳钢的性能,供对比。


由表1可见,硅强化铁素体的作用很明显。硅含量的提高后,抗拉强度和硬度都随之提高。但是,硅固溶强化的铁素体,抗拉强度和硬度的值仍明显地低于珠光体。

铸铁中,利用硅的固溶强化作用,可以减少或不用铜、镍、锡、钼、铬等提高强度的合金元素,当然是有益的。可是,很长时间以来。铸造行业还没有充分地利用硅的这种潜能

就灰铸铁而言,由于片状石墨切割基体的作用很大,铸铁的强度不高,一般对伸长率也不要求。虽然提高灰铸铁的强度,主要是靠控制石墨的形态、数量,以及减小共晶团的尺寸,但也不能不尽可能地增强基体组织。除需求量很少的低牌号灰铸铁外,一般都要求基体组织全部为珠光体。为了得到珠光体基体,铸铁中的硅含量当然不宜太高。因此,铸造行业的同仁也就很少注意硅的固溶强化作用。

就球墨铸铁而言,所有的牌号对伸长率都有严格的要求。由表1可见,珠光体中固溶的硅量增多,伸长率相应地有所降低,硅含量超过3%后尤为明显。

此外,从很多有关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试验报告中,都可见到类似的数据。

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即:铸铁中的硅含量太高,会导致延性、韧性降低。因此,硅的固溶强化作用往往就没有受到重视。实际上,有些试验数据中只考虑硅含量的改变,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意中夸大了硅的‘脆化’作用。


南京麒麟科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ZX

2017年7月20日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13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