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直播- 视频

问答社区

白鳍豚“淇淇”资料

mini4h 2008-11-01 11:36:58 537  浏览
  • 多一点... 多一点 展开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5条)

  • 因罪判死刑 2008-11-10 00:00:00
    物种特征:[识别特征]雌豚体长 235.2(223.0-248.5)cm,雄豚 202.9(190.5-216.0)cm,雌豚体重145.7(116.5-166.5)kg,雄豚为99.8(64.0-142.0)kg,眼极小,位于口角后上方。耳孔小似针孔,无耳壳。鼻孔单个,偏于头顶左侧,背鳍三角形,十分明显,鳍肢较宽,末端圆钝。尾鳍凹陷,呈新月形。喙狭长,长约30cm,上下颌每侧有同型齿30-35枚。雌性殖孔位于肛门前18-20cm处。背面青灰色,腹面白色,鳍肢及尾鳍背面淡青灰色,腹面白色。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和背部。 分布 为我国特产的淡水鲸,1918年发现于湖南洞庭湖。50年代开始又在南京、上海、浙江桐庐等地发现或获得标本,随后大量调查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是其主要活动范围,从湖北宜昌东南的枝城至长江口1598km的水域都有其踪迹(周开亚等,1977;林志杰等,1985; Zhou,1986)。据说渔民曾在长江三峡的莲沱和黄陵庙江段曾捕到过。而陈佩莲等(1980)调查认为,白ji豚适于在1-2m/秒的流水环境中生活,三峡段水的流速度一般在6-7m/秒,所以三峡是白ji豚分布的天然屏障。1955年曾在浙江桐庐江段获得过一个标本,后保存在浙江博物馆。这表明过去钱塘江也曾有白ji豚的分布,但此后一直未再发现。 生境与习性 在长江中、下游以家族群生活,主要栖于长江及其支流、湖泊的入口处和江心沙洲附近的长江干流中。水深一般为10-20m,流速每秒1m左右。多在长有杂草芦苇的沙洲、沙滩水段活动。以鱼为食,种类包括鲤、鲢、草鱼、青鱼、三角鲂、赤眼鳟、鲶鱼和黄颡鱼等。所食鱼体长多在25cm以下,体重不到100g,Z大的食物有50cm长,重1200g。多在清晨和黄昏进食。 雌豚6龄、雄豚4龄性成熟。多以小群活动,据陈佩董等(1985)于1979年-1983年间考察时,共观察到110次,其中见到群体76次(占69.1%),一般每群5-9头,Z多15头;单个出现34头(占30.9%)。 种群现状 据Zhou (1986)报道,1979-1981年间调查长江中下游的数量估计不足400头,其数量在迅速下降,现存量不过200头左右。又据林克杰等(1985)调查,至1983年初,从湖北枝城至距长江口的24km的浏河间近1600km的江段内,共有20个群体,156头。Chen和Liu(1992)指出1987-1990年的数量不足200头; 1993年ZG专家提供的数据是已从80年代初的约400头下降为90年代初的约150头。1986年10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保护委员会(SSC)第61次会议上已将白ji豚列入第二批世界Z濒危的12种动物名单。 1993年6月,在南京举行的白ji豚保护评估研讨会上,种群模拟小组以150有及240头作为起始种群,结果表明白ji豚可能在未来25-100年内绝灭。在高死亡率加上人类影响的条件下,其绝灭平均时间灭绝的平均时间为53-59年,在低死亡率加人类影响的条件下,绝灭平均时间为85-87年(Ellis, S., Leatherwood, S., et al. 1993)。白ji豚种群在长江长期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已很小。 致危因素 导致本种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看来,主要对它的威胁来自下述几方面: 1、长江中下游由于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面积,加以修建坝闸,阻隔了鱼类江湖间的洄游,使鱼类资源的自然增殖受到影响,白暨豚的食物减少。1957年建造新安江水电站后,富春江中的白ji豚消失了(周开亚,1977)。长江中游于1970年开始兴建葛洲坝水电站,从此在宜昌江段再也见不到白暨豚了(周开亚,1982)。 2、有害渔具 渔民历来并不主动捕杀白暨豚,但因传统渔具误捕、误杀时有发生。长江干流的渔具以钩业为主,其次是网捕。据对50-70年代以来误捕的60头白暨豚分析,其中48.5%来自鱼钩,11.7%从网中得到,两项合计60.2%(陈佩董等,1980)。据林克杰等(1985)对33头白暨豚(见表)提供的死因调查表明,捕鱼的滚钩和其它渔具仍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占63.7%。其次是簖箔(周开亚,1993)。 3、机动船的螺旋桨 白暨豚似乎不回避机船快速转动的螺旋桨而被击致死,也是重要原因。特别在长江下游,致死率高达32.2%。随着我国船运业的发展,长江内机动船只日益增加,白ji豚被击致死的机会将会更多。 4、治理河道 如1974年初,为疏浚航道爆破礁石,一次便炸死5头白暨豚,虽属偶然,但作为教训,今后整治航道时,务必确保事先驱走爆破区附近的白暨豚。 5、每年排入长江的废水约156亿m3,其中工业废水占123亿m3,大约有80%的废水未经处理就被排入长江。水质的污染对白暨豚的生存也构成了威胁(周开亚,1993)。 饲养状况 对这一珍稀濒危的淡水豚的饲养,迄今所知仅一头因滚钩致伤而被ZG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收养,在该研究所专门的白暨豚馆生活了16年。 现有保护措施 白暨豚已被列为国家I级ZD保护动物,严禁捕杀。此外,1979年国务院颁布的《水产资源保护条例》条例第二条规定对包括白暨豚在内的80余种水生动物加以ZD保护。对于给白暨豚造成极大威胁的渔具滚钩和簖箔已依法禁用,但迄今仍禁而不止。白暨豚种群,从80年代初至今不过十多年时间,其数量已从近400头不断下降至现有的不足200头,其命运已岌岌可危。国家已批准了几个有关白ji豚的保护项目,即安徽的铜陵半自然养护场、湖北的天鹅洲白暨豚半自然保护江段。由于长江流域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白暨豚已很难在长江安全生存了。如能部分引入半自然的养护场或保护区,将是这一物种继续生存的主要希望。现有保护区有东洞庭湖保护区(湖南)、长江天鹅洲白暨豚保护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暨豚保护区(湖北)等。1995年12月19日一头体长2.29m的雌性白暨豚在长江湖北省石首市北门江段被捕获后,安全地移入了石首天鹅洲白暨豚自然保护区,这是自保护区建立以来的diyi头白暨豚(张晓良,1996)。 保护措施建议白暨豚至今仅残存150-200头左右或更少,且致危因素仍继续存在。在1598km长的长江水域内切实果断而有效地管理渔具,如依法禁绝滚钩、刺网等渔具捕鱼,实属急需;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路,机动船必然会继续增加,水上航行更加频繁。对白暨豚的伤害将有增无减,值得认真研究决策。在自然种群绝灭前,及早采取人工养护的措施,也许是目前可以采取的一项现实的措施。已经建立的天鹅洲 古道白暨豚保护区和钢陵大通镇白暨豚养护场,自然条件好,污染少,鱼资源丰富,没有航船,便于管理渔业。应设法加快进度,引入白暨豚,发展养护种群,至少可以延缓本种彻底消失的进程。上述措施还必须结合有效的执法和保护宣传教育的开展。

    赞(10)

    回复(0)

    评论

  • mengzhilian123 2008-11-10 00:00:00
    编辑本段一、白鱀豚淇淇的23年 淇淇,一头在ZG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长江瑰宝”白鱀豚,于 2002 年 7 月 14 日早晨 ,突然而又安详地离去了。淇淇在武汉生活了近 23 年时间。 23 年来,我国的鲸类学研究事业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目前在国际上已引人瞩目。 23 年来,我国两代鲸类学研究专家也相继成长起来。 23 年来,世人对白鱀豚、对长江环境越来越关注,环保意识逐渐提高。这些发展和变化与淇淇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编辑本段• 淇淇的到来 1980 年 1 月 11 日 ,湖北省嘉鱼县渔民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长江边作业时,发现一头白鱀豚误入浅水区,遂用渔船堵住浅水区出口处,后用铁钩将该豚从水中钩起,并立即报告了当地水产部门。接到当地水产部门的报告,ZG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连夜赶去,次日将该豚运回位于武汉的ZG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通过测量,该豚体长 1.47 米 ,体重 36.5 公斤,估计年龄约 2 岁。 编辑本段• 给淇淇治伤 渔民用的铁钩在该豚颈背部钩成了两个直径 4 厘米 、深 8 厘米 、内部连通的洞。一星期后,伤口感染严重,该豚奄奄一息。经过采用中西医结合ZL的方法、特别是采用了特制的“背心”和云南白药等,该豚经过 4 个多月的救治,伤口逐渐愈合,伤势逐渐恢复。 编辑本段• 给淇淇命名 该豚伤势恢复后,当时的ZG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鱼类学家、中科院院士 伍献文 教授和当时的副所长 胡鸿钧 教授给该白鱀豚命名为淇淇。其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淇”与“珍奇”、“稀奇”的“奇”谐音,有珍奇的意思;二是“淇”含有三点水,即有水中动物的意思;三是“淇”与当时称白鱀豚为“白鳍豚”的“鳍”字谐音。 编辑本段• 淇淇适应武汉的生活 淇淇来到人工环境以后,除了治伤,就是要尽快适应人工喂养环境,习惯于进食人工投喂的食物。为此,首先把适口的鱼的尾巴剪掉,以便减少鱼的游动能力,以便于淇淇咬食,然后坚持一日多餐,定时把鱼丢在淇淇的正前方,让它逐步理解这是喂食而不会对它造成伤害。在人工环境下,淇淇的食物变得单一,导致营养不良,为此开始曾试喂水果、蔬菜、猪肉、牛肉和鱼形馒头等多种食品,但淇淇除吃淡水鱼以外,其他一概不吃。为此还在鱼肚子里放进诸如维生素C 、 E 、复合维生素 B 、叶酸等各种营养药品,后来改喂施尔康。 适当的食量是保证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淇淇刚到人工环境时,我们在饲养池中放了许多活鱼任其食用。开食以后,就定量喂食。为了摸索食量标准,先是每餐敞开进食,得到每日进食量,然后取平均日食量减半作为日进食量标准。通过计算,淇淇的日食量为体重的 10%-11% 。不同的季节略有变动,冬天多些,夏天少些。由于白鱀豚靠皮下脂肪的厚薄来调节其体温保持衡定 ( 约 36℃ ) ,所以,每年 9 月份开始,要喂营养价值高的底层鱼类,并增加食量。开春以后,逐渐代之以鲢、鳙鱼,并减少食量。 编辑本段• 定期打扫淇淇居室 白鱀豚生活在长江中,长江是流水,水质相对洁净,到了人工环境,每天排出大量排泄物,加上地面的一些污染物,饲养池水质会迅速恶化。Z初淇淇生活的池子没有滤水设备,只能采用勤换水,定期清洗的办法来保持水质相对洁净。后来,在新白鱀豚馆内引进了先进的水处理设备,从而保证了白鱀豚饲养池的良好水质。尽管如此,定期给淇淇打扫居室,清除池中的藻类,同时还定期给淇淇体检也成了 23 年中雷打不动的工作。在淇淇的保健工作中,坚持以防为主,每月定期清洗豚池和体检,有病及时预防和ZL,并建立了完整的水质、气象、水文和喂食档案,不但有效地预防疾病,同时,为疾病的诊断和ZL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编辑本段• 淇淇在武汉渡夏 武汉素有火炉之称,夏天的气温可高达 40 多度。Z初,淇淇生活的露天水泥池,水深 3.5 米 ,没有遮阳棚,池中的水温可达 30 多度。为了使淇淇安全渡夏,曾经探索过一系列降温措施。Z初,用卡车拖冰块,向池中投放,效果不理想,不经济,也不安全。后来,给露天的池子搭上了遮阳棚,结合夏天给淇淇服用防暑降温的中成药,同时给淇淇冲凉,使淇淇安然渡过了一个个酷暑。 1992 年淇淇迁入新居后,池中使用的是可以降温的循环水,渡夏就更有保障了。 编辑本段• 给淇淇找伴儿 几乎在淇淇进入婚配年龄的同时,为淇淇寻求配偶的工作就已经展开。 1986 年 3 月,曾成功为淇淇寻求到一位佳丽——一头尚未成熟的雌性白鱀豚珍珍。珍珍与淇淇相伴整整两年半,差不多就要完婚时,因患肺炎,于 1988 年 9 月离淇淇而去了。 1995 年底,又从长江捕捉到一头雌性成年白鱀豚,放到位于湖北省石首市的长江天鹅洲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半年后,那头雌性白鱀豚触网而死。从那以后,受经费短缺所限,活体捕捉白鱀豚的条件和技术未能改善和提高,加上野外白鱀豚的数量越来越少,捕豚工作不得不中止,一直未能给淇淇寻求到一位伴侣。 编辑本段• 淇淇乔迁新居 1992 年 11 月,在当时的ZG科学院院长方毅同志及其他领导人的关怀下,在ZG科学院、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日本江之岛水族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先进的白鱀豚馆落成。该馆包括一个主养厅、一个繁殖厅、一套水处理系统和一栋实验楼。主养厅和繁殖厅内有肾形的主养池、圆形的副养池、小的YL池和圆形的繁殖池,总水量 1500 吨。Z初,把淇淇迁至肾形的主养池,习惯于圆形池的淇淇很不适应,拒绝进食。后来,不得不把它迁到圆形的繁殖池中。淇淇在繁殖池中度过了他的Z后十年。 编辑本段• 淇淇也会生病 尽管淇淇过着独身生活,但淇淇的生活在饲养人员的安排下,一直是有规律的。淇淇一日三餐,每天吃掉约 10 公斤 的活鱼。淇淇每天还接受训练员给它规定的训练任务,并完成各种科学实验。每个月,要对淇淇进行一次例行的健康检查。抽血化验血相、测量体温、检查皮肤是否有水霉病、做心电图等等。有时还根据情况抽取胃液进行化验。若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会在淇淇吃的鱼中添加维生素、KJ素或微量元素及营养药物等。尽管如此,淇淇在 1996 年春仍大病一场。 1996 年 1~5 月间,淇淇患上了严重的肝损伤并发高血脂、高血糖症, GPT 指标高达 1500 单位(平常值的 150 倍!)、甘油三脂指标高达 11000 单位(平常值的 100 倍!)、血糖指标高达 900 单位(平常值的 9 倍!),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白鱀豚研究室紧急动员、全力救治,及时组织了有美国、香港、台湾专家加入的大会诊,并得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有关专家的直接指导。经采用滴注、灌胃等一系列高难度的操作和长达近百天的精心护理,淇淇方转危为安,恢复健康。 编辑本段• 淇淇成为明星 1 、白鱀豚保护的“亲善大使” 淇淇是世界上diyi头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鱀豚,也是生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时间Z长的白鱀豚。社会各界、世界各地关心白鱀豚的人们纷纷前来参观淇淇,并通过淇淇来了解整个白鱀豚的现状、探讨保护白鱀豚的对策。通过淇淇,人们直接感受到白鱀豚的美丽和可爱。凡是看过淇淇的人,无不被它那美丽的体形、漂亮的颜色、潇洒的游姿所打动。凡是了解到白鱀豚濒危状况的人,无不为之担忧。淇淇的名字和身影已被传遍世界各地,成为当之无愧的电影明星和电视明星,也成为人们关注白鱀豚的命运、甚至是关注ZG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的焦点。 2 、认识和研究白鱀豚的Z佳对象 23 年饲养淇淇的历史也是白鱀豚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历史。围绕淇淇的饲养,在白鱀豚的饲养学、行为学、血液学、生物声学、繁殖生物学、疾病诊断与FZ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资料、经验积累和科学研究成果。这使得我国的鲸类学研究在淡水豚研究领域居世界lingxian水平。 3 、孩子们的朋友 23 年来,淇淇已成为无数关心大自然的孩子们的朋友,他们定期来看望淇淇,搜集有关淇淇的各种资料和报道、注视淇淇的一举一动。如,武汉市南望山小学成立了数年的淇淇护卫队,培养了一批热爱环保,关注白鱀豚的小环境卫士。又比如,武汉市育才小学潘晶同学获全国“孩子们心中的动物世界”征文一等奖的《让长江重现白鱀豚的身影》一文道出了孩子们的童心,读后感人至深。 编辑本段• 淇淇的离去 进入 2000 年以来,淇淇逐渐步入高龄,从身体外表、行为、摄食、生理指标等方面显现出衰老迹象。特别是 2001 下半年以来,淇淇的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喂食时,对目标很难定位,几乎抓不到活鱼。进食量也大为下降,食量由正常时的每天 9~ 10 公斤 减少到5~ 6 公斤 。体质下降,消化不良和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频率增加。体表,特别是颈部皮肤松弛,皱纹增多。体重减轻。针对淇淇的衰老,研究人员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增加淇淇的抵抗力和代谢能力,延缓淇淇的衰老。经过上述努力,淇淇一度好转,进食基本正常。特别是7 月上旬,未见明显的进食缓慢和消化不良。 7 月 14 日早上 6 点半 ,饲养员巡视时,未见异常。 8 点 25 分,当饲养员给淇淇喂早餐时,发现淇淇已在池底“沉睡”,突然而又安详地离去了。 2002 年 7 月 16 日 下午,我所研究人员与曾多次参加 淇淇 疾病诊断ZL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学专家共同对淇淇的死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大体解剖、行为、血液生化指标诸方面的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 )食道和气管周围没有充血、肿胀、糜烂等损伤,呼吸道没有阻塞物,所以排除窒息或梗阻死亡的可能性; 2 )据近期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及心脏冠脉没有缺血坏死性改变的解剖结果,排除心肌梗死致死的可能; 3 )心、脑、肾、肝、肺、胰及胃等诸脏器均未见弥漫性出血坏死性病变,不支持弥漫性血管内出血; 4 )肺部无明显出血及炎症,排除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能; 5 )各脏器均未见肿瘤性病变。结论:近年来,淇淇食量明显下降,活动能力减弱,行为异常,体重逐渐减轻,以及一些生化指标的改变,表明淇淇已年老体弱,代谢能力持续下降,造成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失调,内环境和活动规律紊乱,机体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属高寿自然死亡。 编辑本段• 人们对淇淇的怀念 淇淇的辞世是白鱀豚研究和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 、社会各界关注淇淇的去世 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外许多关注白鱀豚命运的单位和人士纷纷表示关切之情,电子邮件、传真、电话、手机短信纷至沓来,共有 70 余份,对淇淇去世表示惋惜,对长期从事白鱀豚保护和研究的科研人员表示慰问,对继续做好白鱀豚保护工作给予支持和鼓励。单位有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ZG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湖北省水产研究所等;个人有ZG科学院陈宜瑜副院长、陈竺副院长,日本江之岛水族馆馆长崛由纪子(也是白鱀豚馆的名誉馆长),日本鲸类专家加藤秀弘、神谷敏郎、赤松友成等,美国鲸类专家汤姆•杰弗逊、亨利•苷茨等,ZY人民广播电台、ZY电视台等ZY及地方等媒体的多位报道过白鱀豚的记者,长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护区、长江天鹅洲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和安徽铜陵白鱀豚养护场的同志,香港海洋公园、台湾野柳海洋世界和青岛水族馆的同行等。 2 、媒体纷纷报道淇淇去世消息 新华社率先于 14 日 23 : 10 分diyi时间发出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随后,ZY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以及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多家报纸和电视台均连续数天进行动态报道,ZY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时空连线”、“纪事”,“讲述 ” 栏目 ,“走近科学 ” 栏目以及“科技博览 ” 栏目等分别来采访拍摄,进行深度报道。淇淇去世后的两个月以来,除各大媒体新闻报道以外,ZY电视台推出 5 套ZT节目,湖北电视台推出“幸运地球村”ZT节目,武汉电视台推出“科技之光”ZT节目,ZG电影集团与日本富士电视台推出 1 套ZT节目。据不完全统计,各种报道累计已超过 100 篇次。许多网站也纷纷转载相关文字和图片。一时间“淇淇走了”、“别了淇淇”、“永远的淇淇”触目可见。 3 、淇淇去世后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收到首笔捐款 7 月 15 日 ,设在水生所的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收到深圳中臣合信息咨询公司康钧先生的传真:“让我们把对淇淇的爱,化作一种力量,让长江变得更清澈,让长江真正变成一条母亲河,使人类和淇淇们永远和睦相处。” 康钧先生还特意捐助 1000 元人民币,表示为保护长江、保护白鱀豚尽一点绵薄之力。这也是淇淇去世后收到的diyi笔捐款。 4 、环保小卫士参观白鱀豚淇淇标本 7 月 18 日 上午, 35 位武汉市环保小卫士夏令营的营员抬着花篮来到白鱀豚馆,看望刚刚制作成标本的淇淇。花篮的缎带上写着“淇淇,我们永远的朋友”、“我们心中的Z爱,我们永远记着你”。 孩子们原本在 7 月初就确定了这次活动,当 7 月 14 日 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孩子们表示尽管淇淇离去了,他们还是要来告别一下,以表达自己关注环境保护、关注白鱀豚的心愿。他们也是淇淇去世后首批前来参观的小学生。 在淇淇的标本前,获得“湖北省环保小卫士”称号的武汉市育才小学六年级学生马婕代表所有营员宣读了一封《给淇淇的信》:……今天我们见到的再也不是你那矫健活泼的英姿。此时,我们心中不仅仅只有悲痛,还有许许多多遗憾。虽说,你是带着人们对你的厚爱安详地离开的,但是你的同伴们至今还生活在长江的恶劣环境之中。你的离去,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是一种启示:白鱀豚是国宝,可却快濒临灭绝了……只要全世界的人们都团结起来,努力保护环境,保护动物,把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濒危动物拯救起来,也就是拯救了全人类。放心吧!淇淇,我们会象关爱你一样关爱你的同伴,让他们都能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园。 5 、陈宜瑜副院长、陈竺副院长指示水生所要继续做好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 7 月 16 日 ,ZG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通过电话向水生所为淇淇人工饲养付出辛劳的全体同志们表示慰问;同时指出,淇淇 在人工饲养下存活近 23 年,成为 世界上饲养时间Z长的淡水鲸类动物之一, 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绩。 23 年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淇淇的饲养和研究, 取得了丰富的科学资料,为保护白鱀豚这一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和其他珍稀动物作出了贡献,使得我国的淡水鲸类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占有了重要地位。 陈宜瑜副院长强调说,淇淇虽然离去,但保护白鱀豚的工作不能停止。他要求水生所的科研人员继续努力,抓紧对白鱀豚的保护工作,同时加强对长江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7 月 19 日 ,水生所又接到 陈竺副院长的电话指示,要求水生所认真研究、总结淇淇的饲养经验和死因,形成报告。就白鱀豚今后的保护工作和思路加以研究。 6 、水生所表示要继续做好白鱀豚保护工作 7 月 16 日 ,水生所副所长、鲸类专家王丁博士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表示:淇淇虽然离开我们,但并不意味着白鱀豚保护工作的终结。淇淇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要加快保护工作的步伐,因为长江中还生存淇淇的同伴以及近亲长江江豚,它们正濒临灭绝的边缘。水生所作为长期从事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研究单位,深知任重道远;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继续支持和关心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 7 月 23 日 ,水生所向中科院提交了ZT报告,提出了水生所今后白鱀豚研究与保护工作的思路: 1 、继续积极与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配合,坚定不移地推动“白鱀豚迁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 2 、配合迁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再引白鱀豚进入白鱀豚馆,展开繁殖方面的研究; 3 、继续加强就地保护; 4 、抓紧时机,开展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研究与保护工作; 5 、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条件,适当开展其他珍稀鲸类动物和其他珍稀水生动物的研究; 6 、进一步开展与白鱀豚有关的科普宣传和环保教育工作。 豚到中年 形单影只 1999年,“三•八”刚过,从武汉中科院水生所传来消息, “淇淇”近来食欲不好。以往一顿饭的5斤鱼三口两口就吃完了,可Z近10分钟过去了,它的饭筒里还剩下好几条。 原来,每年的3-6月是其发情期,它已经孤独地在所里生活了18年零3个月。 “淇淇”是一头白鳍豚。它的知名度很高,因为人工饲养的白鳍豚全世界就这一头。白鳍豚,只生活在ZG长江的中下游,它和大熊猫一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说到知名度,白鳍豚当然远远赶不上大熊猫。不过,要论起辈份,大熊猫的存在只有五六百万年,白鳍豚在地球上可生活了2500万年左右了。 白鳍豚在公元2000万年前离开海洋进入长江。公元200年前,《尔雅》中出现关于白鳍豚的描述,并称它为“长江女神”。科学家们相信,当时长江中的白鳍豚数量至少超过5000头。到了1979年,ZG政府将白鳍豚定为“濒危水生动物”。1986年,ZG专家在国际会议上宣布,白鳍豚已不足300头。同年,白鳍豚被国际自然环保联盟列为世界12种Z濒危的动物之一。1993年,有关专家再次发出警告,白鳍豚数量已不足百头。 “淇淇”是1980年1月12日,在洞庭湖口被湖北嘉鱼县渔民捕获的。它的脖子上至今还留有被大铁钩子钩上岸时留下的两个深深的大洞。 1996年,“淇淇”得了非常严重的肝坏死,肝功能GPT正常值应为十几,“淇淇”Z高时超过1000。整整4个月,“淇淇”靠中西医结合ZL才转危为安。 1997年暑假,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了“长江瑰宝——白鳍豚”展览,随后,北京、江苏、香港的一些“绿家园志愿者”到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看望了“淇淇”。当时学生们问科学工作者:对“淇淇”来说,现在Z大的问题是什么? 科学家们回答说:赶快给它找个“女朋友”。现在“淇淇”发情的表现很明显,特别是春夏之交时,身体都变红了,并发出尖叫声,烦躁不安地绕着池子很快地游、打水,行为比较复杂。一个动物单独养在一个地方时间长了,可能有的变态行为,“淇淇”都出现了。据目前科学研究表明,白鳍豚的寿命是30多年,“淇淇”已是“豚”到中年。 女友“珍珍”英年早逝 几年前,国际上一些捕海豚的专家在长江考察后宣布:长江水面复杂,以他们的经验看不适于江上捕豚。 不过,带着为国争光的心劲儿,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的华元渝教授组织了两支渔民队伍,从捕江豚开始练手。到1996年,diyi次一下子就围住了9头白鳍豚。站在严冬的江水里,渔民们拉着大网,硬是在水里和豚一起挣扎着。华教授说当时他有一个失误,捕之前他问渔民,如果把豚围住了,你们有没有办法捕起来。渔民们说:祖祖辈辈都是打渔的,只要围住没有起不来的?那天刚围到豚时,人们个个开心得不得了。可围得太大了,水流得又太快,沙滩上打不了锚,40多人怎么也拉不动,所有的人都被豚拉到水里了,水没到了胸,人一个个地都浮起来了,可谁也不松手中的绳子,华教授的嗓子都喊哑了,拼命叫大家把网放掉。Z后实在是没有力气,眼睁睁地看着9头活蹦乱跳的豚捕出水面后又全都跑了,渔民们也一个个哭成泪人。好不容易围住的呀,那么多豚,那么可爱。 1996年3月31日,在我们国家保护白鳍豚的大事记中,这是值得记住的一天,ZGdiyi次用科学的方法,为了保护白鳍豚而捕到了它们。那天,华教授带队发现两群白鳍豚,一群9头,一群7头。吸取了上次的经验,他们用切割的办法只围住了其中的3头,这显然是一个家族。围住后大家都非常激动,一个个忍不住往水里跳。3月份,水温14°,人下去浑身像刀割一样。其中一人下去后活活冻僵了,被人救起来。 当时捕豚有指标:两头。尽管知道人家是一个家族,也必须放掉一头。为了给“淇淇”找伴,决定捕两头雌性的。先捕起来的一头取名“莲莲”,有人说是母的;又捕上来的一头小的,后取名“珍珍”,是母的。捕到了两头“母的”,皆大欢喜。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白鳍豚的家族观念那么强。人们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两头豚运走后,剩下的那头一直在那里转,直到第二天还在那段江里游来游去,孤独无助地哀嚎着。豚也是有灵性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把人家好端端的一个家给拆散了。 非常遗憾,“莲莲”是公的,和“珍珍”是父女。刚捕回来的“珍珍”因病没有力气浮出水面呼吸,“莲莲”怕“珍珍”憋死,就帮着女儿把它的头托出水面让它呼呼。可“莲莲”自己却从捕上来后就绝食,终于又饿死在我们人类的手中。在短短的时间里,“珍珍”先失去了母亲,又失去了父亲,孤零零地活在人世间。 “珍珍”来到武汉中科院水生所和“淇淇”见面时,“淇淇”在池子里已经养了4年,没有接触过任何同类。它初看到“珍珍”时非常紧张。一开始还没把它们放在一块,而是放在两个池子里,中间有一个过道。豚在里面可以交换信息。刚开始两只豚都紧张得不吃东西。后来它们慢慢往过道边上游,你看我,我看你,头对头好像互相观察。工作人员在水里放了一个水听器,能在水下采集信号。在众多信号中,有一种就是互相之间通信儿的信号,说明它们之间正频繁联络,沟通信息。有一天早上,工作人员发现“珍珍”游到“淇淇”的池子里去了。刚游进去时“淇淇”很紧张,在一个小地方使劲转,不愿意过去。大概两三天后,它们才慢慢熟悉了,那种呼唤声也没有了。 “珍珍”和“淇淇”共同生活时性未成熟。在它们都还没来得及感受“男欢女乐”时,“珍珍”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中,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当初捕到“珍珍”时,激动得跳到水里以至于冻僵了的那位年轻的科学工作者,知道这一消息时,泪水忍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为了捕到白鳍豚,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守在江里了解白鳍豚的习性。数九寒天,他们冻着过;三伏天,他们被蚊子咬得皮肤像纱窗似的。夜里看不到白鳍豚,他们练就出了辨别江豚和白鳍豚声音的本事:“呼哧、呼哧”的是江豚;“嘘哧、嘘哧”的是白鳍豚。

    赞(13)

    回复(0)

    评论

  • 佳人来kan 2008-11-16 00:00:00
    白暨豚淇淇的23年 淇淇,一头在ZG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长江瑰宝”白暨豚,于 2002 年 7 月 14 日早早晨 ,突然而又安详地离去了。淇淇在武汉生活了近 23 年时间。 23 年来,我国的鲸类学研究事业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目前在国际上已引人瞩目。 23 年来,我国两代鲸类学研究专家也相继成长起来。 23 年来,世人对白鱀豚、对长江环境越来越关注,环保意识逐渐提高。这些发展和变化与淇淇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 淇淇的到来 1980 年 1 月 11 日 ,湖北省嘉鱼县渔民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长江边作业时,发现一头白鱀豚误入浅水区,遂用渔船堵住浅水区出口处,后用铁钩将该豚从水中钩起,并立即报告了当地水产部门。接到当地水产部门的报告,ZG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连夜赶去,次日将该豚运回位于武汉的ZG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通过测量,该豚体长 1.47 米 ,体重 36.5 公斤,估计年龄约 2 岁。 • 给淇淇治伤 渔民用的铁钩在该豚颈背部钩成了两个直径 4 厘米 、深 8 厘米 、内部连通的洞。一星期后,伤口感染严重,该豚奄奄一息。经过采用中西医结合ZL的方法、特别是采用了特制的“背心”和云南白药等,该豚经过 4 个多月的救治,伤口逐渐愈合,伤势逐渐恢复。 • 给淇淇命名 该豚伤势恢复后,当时的ZG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鱼类学家、中科院院士 伍献文 教授和当时的副所长 胡鸿钧 教授给该白鱀豚命名为淇淇。其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淇”与“珍奇”、“稀奇”的“奇”谐音,有珍奇的意思;二是“淇”含有三点水,即有水中动物的意思;三是“淇”与当时称白鱀豚为“白鳍豚”的“鳍”字谐音。 • 淇淇适应武汉的生活 淇淇来到人工环境以后,除了治伤,就是要尽快适应人工喂养环境,习惯于进食人工投喂的食物。为此,首先把适口的鱼的尾巴剪掉,以便减少鱼的游动能力,以便于淇淇咬食,然后坚持一日多餐,定时把鱼丢在淇淇的正前方,让它逐步理解这是喂食而不会对它造成伤害。在人工环境下,淇淇的食物变得单一,导致营养不良,为此开始曾试喂水果、蔬菜、猪肉、牛肉和鱼形馒头等多种食品,但淇淇除吃淡水鱼以外,其他一概不吃。为此还在鱼肚子里放进诸如维生素C 、 E 、复合维生素 B 、叶酸等各种营养药品,后来改喂施尔康。 适当的食量是保证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淇淇刚到人工环境时,我们在饲养池中放了许多活鱼任其食用。开食以后,就定量喂食。为了摸索食量标准,先是每餐敞开进食,得到每日进食量,然后取平均日食量减半作为日进食量标准。通过计算,淇淇的日食量为体重的 10%-11% 。不同的季节略有变动,冬天多些,夏天少些。由于白鱀豚靠皮下脂肪的厚薄来调节其体温保持衡定 ( 约 36℃ ) ,所以,每年 9 月份开始,要喂营养价值高的底层鱼类,并增加食量。开春以后,逐惭代之以鲢、鳙鱼,并减少食量。 • 定期打扫淇淇居室 白鱀豚生活在长江中,长江是流水,水质相对洁净,到了人工环境,每天排出大量排泄物,加上地面的一些污染物,饲养池水质会迅速恶化。Z初淇淇生活的池子没有滤水设备,只能采用勤换水,定期清洗的办法来保持水质相对洁净。后来,在新白鱀豚馆内引进了先进的水处理设备,从而保证了白鱀豚饲养池的良好水质。尽管如此,定期给淇淇打扫居室,清除池中的藻类,同时还定期给淇淇体检也成了 23 年中雷打不动的工作。在淇淇的保健工作中,坚持以防为主,每月定期清洗豚池和体检,有病及时预防和ZL,并建立了完整的水质、气象、水文和喂食档案,不但有效地预防疾病,同时,为疾病的诊断和ZL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淇淇在武汉渡夏 武汉素有火炉之称,夏天的气温可高达 40 多度。Z初,淇淇生活的露天水泥池,水深 3.5 米 ,没有遮阳棚,池中的水温可达 30 多度。为了使淇淇安全渡夏,曾经探索过一系列降温措施。Z初,用卡车拖冰块,向池中投放,效果不理想,不经济,也不安全。后来,给露天的池子搭上了遮阳棚,结合夏天给淇淇服用防暑降温的中成药,同时给淇淇冲凉,使淇淇安然渡过了一个个酷暑。 1992 年淇淇迁入新居后,池中使用的是可以降温的循环水,渡夏就更有保障了。 • 给淇淇找伴儿 几乎在淇淇进入婚配年龄的同时,为淇淇寻求配偶的工作就已经展开。 1986 年 3 月,曾成功为淇淇寻求到一位佳丽——一头尚未成熟的雌性白鱀豚珍珍。珍珍与淇淇相伴整整两年半,差不多就要完婚时,因患肺炎,于 1988 年 9 月离淇淇而去了。 1995 年底,又从长江捕捉到一头雌性成年白鱀豚,放到位于湖北省石首市的长江天鹅洲白暨豚自然保护区,半年后,那头雌性白鱀豚触网而死。从那以后,受经费短缺所限,活体捕捉白鱀豚的条件和技术未能改善和提高,加上野外白鱀豚的数量越来越少,捕豚工作不得不中止,一直未能给淇淇寻求到一位伴侣。 • 淇淇乔迁新居 1992 年 11 月,在当时的ZG科学院院长方毅同志及其他领导人的关怀下,在ZG科学院、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日本江之岛水族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先进的白鱀豚馆落成。该馆包括一个主养厅、一个繁殖厅、一套水处理系统和一栋实验楼。主养厅和繁殖厅内有肾形的主养池、圆形的副养池、小的YL池和圆形的繁殖池,总水量 1500 吨。Z初,把淇淇迁至肾形的主养池,习惯于圆形池的淇淇很不适应,拒绝进食。后来,不得不把它迁到圆形的繁殖池中。淇淇在繁殖池中度过了他的Z后十年。 • 淇淇也会生病 尽管淇淇过着独身生活,但淇淇的生活在饲养人员的安排下,一直是有规律的。淇淇一日三餐,每天吃掉约 10 公斤 的活鱼。淇淇每天还接受训练员给它规定的训练任务,并完成各种科学实验。每个月,要对淇淇进行一次例行的健康检查。抽血化验血相、测量体温、检查皮肤是否有水霉病、做心电图等等。有时还根据情况抽取胃液进行化验。若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会在淇淇吃的鱼中添加维生素、KJ素或微量元素及营养药物等。尽管如此,淇淇在 1996 年春仍大病一场。 1996 年 1~5 月间,淇淇患上了严重的肝损伤并发高血脂、高血糖症, GPT 指标高达 1500 单位(平常值的 150 倍!)、甘油三脂指标高达 11000 单位(平常值的 100 倍!)、血糖指标高达 900 单位(平常值的 9 倍!),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白鱀豚研究室紧急动员、全力救治,及时组织了有美国、香港、台湾专家加入的大会诊,并得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有关专家的直接指导。经采用滴注、灌胃等一系列高难度的操作和长达近百天的精心护理,淇淇方转危为安,恢复健康。 • 淇淇成为明星 1 、白鱀豚保护的“亲善大使” 淇淇是世界上diyi头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鱀豚,也是生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时间Z长的白鱀豚。社会各界、世界各地关心白鱀豚的人们纷纷前来参观淇淇,并通过淇淇来了解整个白鱀豚的现状、探讨保护白鱀豚的对策。通过淇淇,人们直接感受到白鱀豚的美丽和可爱。凡是看过淇淇的人,无不被它那美丽的体形、漂亮的颜色、潇洒的游姿所打动。凡是了解到白鱀豚濒危状况的人,无不为之担忧。淇淇的名字和身影已被传遍世界各地,成为当之无愧的电影明星和电视明星,也成为人们关注白鱀豚的命运、甚至是关注ZG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的焦点。 2 、认识和研究白鱀豚的Z佳对象 23 年饲养淇淇的历史也是白鱀豚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历史。围绕淇淇的饲养,在白鱀豚的饲养学、行为学、血液学、生物声学、繁殖生物学、疾病诊断与FZ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资料、经验积累和科学研究成果。这使得我国的鲸类学研究在淡水豚研究领域居世界lingxian水平。 3 、孩子们的朋友 23 年来,淇淇已成为无数关心大自然的孩子们的朋友,他们定期来看望淇淇,搜集有关淇淇的各种资料和报道、注视淇淇的一举一动。如,武汉市南望山小学成立了数年的淇淇护卫队,培养了一批热爱环保,关注白鱀豚的小环境卫士。又比如,武汉市育才小学潘晶同学获全国“孩子们心中的动物世界”征文一等奖的《让长江重现白鱀豚的身影》一文道出了孩子们的童心,读后感人至深。 • 淇淇的离去 进入 2000 年以来,淇淇逐渐步入高龄,从身体外表、行为、摄食、生理指标等方面显现出衰老迹象。特别是 2001 下半年以来,淇淇的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喂食时,对目标很难定位,几乎抓不到活鱼。进食量也大为下降,食量由正常时的每天 9~ 10 公斤 减少到5~ 6 公斤 。体质下降,消化不良和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频率增加。体表,特别是颈部皮肤松弛,皱纹增多。体重减轻。针对淇淇的衰老,研究人员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增加淇淇的抵抗力和代谢能力,延缓淇淇的衰老。经过上述努力,淇淇一度好转,进食基本正常。特别是7 月上旬,未见明显的进食缓慢和消化不良。 7 月 14 日早上 6 点半 ,饲养员巡视时,未见异常。 8 点 25 分,当饲养员给淇淇喂早餐时,发现淇淇已在池底“沉睡”,突然而又安详地离去了。 2002 年 7 月 16 日 下午,我所研究人员与曾多次参加 淇淇 疾病诊断ZL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学专家共同对淇淇的死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大体解剖、行为、血液生化指标诸方面的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 )食道和气管周围没有充血、肿胀、糜烂等损伤,呼吸道没有阻塞物,所以排除窒息或梗阻死亡的可能性; 2 )据近期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及心脏冠脉没有缺血坏死性改变的解剖结果,排除心肌梗死致死的可能; 3 )心、脑、肾、肝、肺、胰及胃等诸脏器均未见弥漫性出血坏死性病变,不支持弥漫性血管内出血; 4 )肺部无明显出血及炎症,排除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能; 5 )各脏器均未见肿瘤性病变。结论:近年来,淇淇食量明显下降,活动能力减弱,行为异常,体重逐渐减轻,以及一些生化指标的改变,表明淇淇已年老体弱,代谢能力持续下降,造成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失调,内环境和活动规律紊乱,机体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属高寿自然死亡。 • 人们对淇淇的怀念 淇淇的辞世是白鱀豚研究和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 、社会各界关注淇淇的去世 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外许多关注白鱀豚命运的单位和人士纷纷表示关切之情,电子邮件、传真、电话、手机短信纷至沓来,共有 70 余份,对淇淇去世表示惋惜,对长期从事白鱀豚保护和研究的科研人员表示慰问,对继续做好白鱀豚保护工作给予支持和鼓励。单位有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ZG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湖北省水产研究所等;个人有ZG科学院陈宜瑜副院长、陈竺副院长,日本江之岛水族馆馆长崛由纪子(也是白鱀豚馆的名誉馆长),日本鲸类专家加藤秀弘、神谷敏郎、赤松友成等,美国鲸类专家汤姆·杰弗逊、亨利·苷茨等,ZY人民广播电台、ZY电视台等ZY及地方等媒体的多位报道过白鱀豚的记者,长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护区、长江天鹅洲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和安徽铜陵白鱀豚养护场的同志,香港海洋公园、台湾野柳海洋世界和青岛水族馆的同行等。 2 、媒体纷纷报道淇淇去世消息 新华社率先于 14 日 23 : 10 分diyi时间发出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随后,ZY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以及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多家报纸和电视台均连续数天进行动态报道,ZY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时空连线”、“纪事”,“讲述 ” 栏目 ,“走近科学 ” 栏目以及“科技博览 ” 栏目等分别来采访拍摄,进行深度报道。淇淇去世后的两个月以来,除各大媒体新闻报道以外,ZY电视台推出 5 套ZT节目,湖北电视台推出“幸运地球村”ZT节目,武汉电视台推出“科技之光”ZT节目,ZG电影集团与日本富士电视台推出 1 套ZT节目。据不完全统计,各种报道累计已超过 100 篇次。许多网站也纷纷转载相关文字和图片。一时间“淇淇走了”、“别了淇淇”、“永远的淇淇”触目可见。 3 、淇淇去世后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收到首笔捐款 7 月 15 日 ,设在水生所的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收到深圳中臣合信息咨询公司康钧先生的传真:“让我们把对淇淇的爱,化作一种力量,让长江变得更清澈,让长江真正变成一条母亲河,使人类和淇淇们永远和睦相处。” 康钧先生还特意捐助 1000 元人民币,表示为保护长江、保护白鱀豚尽一点绵薄之力。这也是淇淇去世后收到的diyi笔捐款。 4 、环保小卫士参观白鱀豚淇淇标本 7 月 18 日 上午, 35 位武汉市环保小卫士夏令营的营员抬着花篮来到白鱀豚馆,看望刚刚制作成标本的淇淇。花篮的缎带上写着“淇淇,我们永远的朋友”、“我们心中的Z爱,我们永远记着你”。 孩子们原本在 7 月初就确定了这次活动,当 7 月 14 日 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孩子们表示尽管淇淇离去了,他们还是要来告别一下,以表达自己关注环境保护、关注白鱀豚的心愿。他们也是淇淇去世后首批前来参观的小学生。 在淇淇的标本前,获得“湖北省环保小卫士”称号的武汉市育才小学六年级学生马婕代表所有营员宣读了一封《给淇淇的信》:……今天我们见到的再也不是你那矫健活泼的英姿。此时,我们心中不仅仅只有悲痛,还有许许多多遗憾。虽说,你是带着人们对你的厚爱安祥地离开的,但是你的同伴们至今还生活在长江的恶劣环境之中。你的离去,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是一种启示:白鱀豚是国宝,可却快濒临灭绝了……只要全世界的人们都团结起来,努力保护环境,保护动物,把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濒危动物拯救起来,也就是拯救了全人类。放心吧!淇淇,我们会象关爱你一样关爱你的同伴,让他们都能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园。 5 、陈宜瑜副院长、陈竺副院长指示水生所要继续做好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 7 月 16 日 ,ZG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通过电话向水生所为淇淇人工饲养付出辛劳的全体同志们表示慰问;同时指出,淇淇 在人工饲养下存活近 23 年,成为 世界上饲养时间Z长的淡水鲸类动物之一, 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绩。 23 年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淇淇的饲养和研究, 取得了丰富的科学资料,为保护白鱀豚这一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和其他珍稀动物作出了贡献,使得我国的淡水鲸类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占有了重要地位。 陈宜瑜副院长强调说,淇淇虽然离去,但保护白鱀豚的工作不能停止。他要求水生所的科研人员继续努力,抓紧对白鱀豚的保护工作,同时加强对长江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7 月 19 日 ,水生所又接到 陈竺副院长的电话指示,要求水生所认真研究、总结淇淇的饲养经验和死因,形成报告。就白鱀豚今后的保护工作和思路加以研究。 6 、水生所表示要继续做好白鱀豚保护工作 7 月 16 日 ,水生所副所长、鲸类专家王丁博士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表示:淇淇虽然离开我们,但并不意味着白鱀豚保护工作的终结。淇淇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要加快保护工作的步伐,因为长江中还生存淇淇的同伴以及近亲长江江豚,它们正濒临灭绝的边缘。水生所作为长期从事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研究单位,深知任重道远;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继续支持和关心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 7 月 23 日 ,水生所向中科院提交了ZT报告,提出了水生所今后白鱀豚研究与保护工作的思路: 1 、继续积极与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配合,坚定不移地推动“白鱀豚迁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 2 、配合迁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再引白鱀豚进入白鱀豚馆,展开繁殖方面的研究; 3 、继续加强就地保护; 4 、抓紧时机,开展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研究与保护工作; 5 、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条件,适当开展其他珍稀鲸类动物和其他珍稀水生动物的研究; 6 、进一步开展与白鱀豚有关的科普宣传和环保教育工作。 回答者: 月季小精灵 - 秀才 二级 10-8 18:06 1.物种现状: 极度濒危!尚不能确认是否已经灭绝。目前Z后一次的发现是2004年7月在长江南京段搁浅死亡的白暨豚尸体。白暨豚目前已属极度濒危。据资料统计,目前长江流域白暨豚数量估计已不足100头,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比大熊猫还少,是水生的国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它列为极危动物,属保护级别Z高的动物。据专家预测,由于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白暨豚可能于25年以后消失,也就是在全世界灭绝。当地球上某一物种灭亡,就意味着一个特有的遗传资源已永远消失。 2.白暨豚(bái jì tún),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又称白豚、白鳍豚、白旗。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用长喙可捕捉底栖鱼类。 。原属淡水豚科,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ZG科学家周开亚教授的建议,单独设立了白暨豚科。 鲸目白鱀豚科白鱀豚属的唯yi种。为ZG特产的淡水齿鲸类动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在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中也有发现。体呈纺锤形,体长 1.5 ~2.5 米,体重可达230千克;吻部呈喙状,窄而长,吻尖略向上翘 ;额顶显著隆起;眼小,位于口角下方;耳孔极小,形似针眼,位于眼的后下方;背鳍呈低的等腰三角形,位于背中部而略靠后;鳍肢宽,末端圆钝,尾鳍后缘凹入,呈新月形;背灰色或蓝灰色,腹面白色,背鳍、鳍肢背面、尾鳍均为灰色或青灰色,呼吸时,头部先出水,喷出的水花不高,尾鳍并不出水。白鱀豚善潜水,但易被机动船的螺旋桨击伤而致死。通常成对活动。晚春湖水上升时,白鱀豚多游至清洁的小河中交配,3~4月繁殖,每胎1仔。以鱼为食 3.为我国特产的一种小型鲸。体呈纺锤形,长1.5~2.5米,重可达230公斤。吻部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耳孔呈针眼状。背鳍三角形,鳍肢较宽,末端钝圆,尾鳍呈新月形。身体背面浅蓝灰色,腹面白色。 1980年1月,湖北省嘉鱼县渔民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长江边捕获世界上diyi头活体雄性白暨豚,其随即被送往位于湖北武汉的ZG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人工饲养,取名“淇淇”。科学家对淇淇的行为、生理、包括季节变化规律,血液学、ZL、饲养等方面的研究,一一填补了对白暨豚知识的空白。我国于当年12月15日临时增发T.57《白豚》邮票一套2枚,分别为“悠然自得”和“环游潜底”,发行量150万套。随着“淇淇”在国内外的名声和影响越来越大,在邮票发行整整一个月后,又发行SB (2)《白豚》小本票。生活在武汉的“淇淇”从此成为武汉的“形象大使”。1992年9月29日~10月5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同年9月28日发行JP.3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纪念邮资明信片,“淇淇”腰围绶带、鳍捧花束,作为该届大运会的吉祥物亮相邮资图。2000年2月25日,我国发行2000-3S《国家ZD保护野生动物(I级)(一)》特种邮票小版张。小版张含10枚邮票和两枚无面值过桥票,其中第七枚面值2.60元的为“白豚”。当时白暨豚整个种群不足百头!2002年7月14日,“淇淇”离开了我们,白暨豚自然种群的命运再次阴云笼罩。1979年:ZG宣布白暨豚为濒危物种 4.1983年:立法规定狩猎白暨豚乃违法 1986年:剩余300头 1990年:剩余200头 1997年:少于50头(发现23头) 1998年:发现数量只剩下7头 2006年:0头?? 2007年:长江白鳍豚8月8日正式宣告绝种

    赞(16)

    回复(0)

    评论

  • tksvyve 2008-11-15 00:00:00
    “淇淇”是“女神”中的一个,1980年1月从洞庭湖口被渔民捕到,送进ZG科学院武汉水生物研究所人工饲养,成为世界上唯yi人工饲养的白鳍豚。 1997年10月,一位贵阳人从《ZG青年报》认识“淇淇”后,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位贵阳人化名“爱淇”,自1997年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成立后,每月坚持给“淇淇”寄钱,从未间断,直到2002年7月“淇淇”悄然去世,而当月10日, “爱淇”给“淇淇”的汇款,成了人类给“淇淇”Z后的礼物。 “爱淇”一直不允许媒体透露他的真实姓名,他说:“爱”是自然的,谁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爱,他无意通过自己的行为在报上宣传后去影响别人,这样也许爱才更真实、更永恒. 在ZG长江污浊的泥水中、烟雾笼罩的江面上,再加上长江较快的水速,人们乘船寻找白鱀豚的踪影都还需要很大耐心,中科院水生所想定位活捕雌性白鱀豚对于20世纪80年代ZG较落后的科研设备来说是难上加难。1985年10月中旬还请来了西德杜伊斯堡动物学院院长格博士,在八百多水里洞庭湖附近的长江流域乘船用测听白鱀豚的声纳设备做寻捕工作,但Z终并没有取得成功。格博士当时还断言在没有更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前,要想在长江活捕白鱀豚是不可能的。不过,5个月后,1986年3月31日,当时洪湖籍渔民出身的中科院水生所长江白鱀豚考察队副队长万恩权与他带领的由当地渔民组成的长江白鱀豚考察队队员们在中科院水生所高级工程师华元渝的指导和帮助下,在荆州观音洲的长江流域江面上成功地用定点围网的方式成功地捕捉到了一对白鱀豚,一雌一雄。这两头白鱀豚用同样的干运方式迁运至中科院水生所内的室外水池中,作为它们暂时的家。一开始并没有把它们放进白公馆是怕淇淇一时不适应,因为淇淇被捕时年仅两岁,而在白公馆被人工饲养了六年从未“见”(用声纳探听)过另一头白鱀豚。

    赞(19)

    回复(0)

    评论

  • hulahula38 2008-11-02 00:00:00
      编辑本段一、白鱀豚淇淇的23年   淇淇,一头在ZG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长江瑰宝”白鱀豚,于 2002 年 7 月 14 日早晨 ,突然而又安详地离去了。淇淇在武汉生活了近 23 年时间。 23 年来,我国的鲸类学研究事业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目前在国际上已引人瞩目。 23 年来,我国两代鲸类学研究专家也相继成长起来。 23 年来,世人对白鱀豚、对长江环境越来越关注,环保意识逐渐提高。这些发展和变化与淇淇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编辑本段• 淇淇的到来   1980 年 1 月 11 日 ,湖北省嘉鱼县渔民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长江边作业时,发现一头白鱀豚误入浅水区,遂用渔船堵住浅水区出口处,后用铁钩将该豚从水中钩起,并立即报告了当地水产部门。接到当地水产部门的报告,ZG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连夜赶去,次日将该豚运回位于武汉的ZG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通过测量,该豚体长 1.47 米 ,体重 36.5 公斤,估计年龄约 2 岁。   编辑本段• 给淇淇治伤   渔民用的铁钩在该豚颈背部钩成了两个直径 4 厘米 、深 8 厘米 、内部连通的洞。一星期后,伤口感染严重,该豚奄奄一息。经过采用中西医结合ZL的方法、特别是采用了特制的“背心”和云南白药等,该豚经过 4 个多月的救治,伤口逐渐愈合,伤势逐渐恢复。   编辑本段• 给淇淇命名   该豚伤势恢复后,当时的ZG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鱼类学家、中科院院士 伍献文 教授和当时的副所长 胡鸿钧 教授给该白鱀豚命名为淇淇。其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淇”与“珍奇”、“稀奇”的“奇”谐音,有珍奇的意思;二是“淇”含有三点水,即有水中动物的意思;三是“淇”与当时称白鱀豚为“白鳍豚”的“鳍”字谐音。   编辑本段• 淇淇适应武汉的生活   淇淇来到人工环境以后,除了治伤,就是要尽快适应人工喂养环境,习惯于进食人工投喂的食物。为此,首先把适口的鱼的尾巴剪掉,以便减少鱼的游动能力,以便于淇淇咬食,然后坚持一日多餐,定时把鱼丢在淇淇的正前方,让它逐步理解这是喂食而不会对它造成伤害。在人工环境下,淇淇的食物变得单一,导致营养不良,为此开始曾试喂水果、蔬菜、猪肉、牛肉和鱼形馒头等多种食品,但淇淇除吃淡水鱼以外,其他一概不吃。为此还在鱼肚子里放进诸如维生素C 、 E 、复合维生素 B 、叶酸等各种营养药品,后来改喂施尔康。   适当的食量是保证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淇淇刚到人工环境时,我们在饲养池中放了许多活鱼任其食用。开食以后,就定量喂食。为了摸索食量标准,先是每餐敞开进食,得到每日进食量,然后取平均日食量减半作为日进食量标准。通过计算,淇淇的日食量为体重的 10%-11% 。不同的季节略有变动,冬天多些,夏天少些。由于白鱀豚靠皮下脂肪的厚薄来调节其体温保持衡定 ( 约 36℃ ) ,所以,每年 9 月份开始,要喂营养价值高的底层鱼类,并增加食量。开春以后,逐渐代之以鲢、鳙鱼,并减少食量。   编辑本段• 定期打扫淇淇居室   白鱀豚生活在长江中,长江是流水,水质相对洁净,到了人工环境,每天排出大量排泄物,加上地面的一些污染物,饲养池水质会迅速恶化。Z初淇淇生活的池子没有滤水设备,只能采用勤换水,定期清洗的办法来保持水质相对洁净。后来,在新白鱀豚馆内引进了先进的水处理设备,从而保证了白鱀豚饲养池的良好水质。尽管如此,定期给淇淇打扫居室,清除池中的藻类,同时还定期给淇淇体检也成了 23 年中雷打不动的工作。在淇淇的保健工作中,坚持以防为主,每月定期清洗豚池和体检,有病及时预防和ZL,并建立了完整的水质、气象、水文和喂食档案,不但有效地预防疾病,同时,为疾病的诊断和ZL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编辑本段• 淇淇在武汉渡夏   武汉素有火炉之称,夏天的气温可高达 40 多度。Z初,淇淇生活的露天水泥池,水深 3.5 米 ,没有遮阳棚,池中的水温可达 30 多度。为了使淇淇安全渡夏,曾经探索过一系列降温措施。Z初,用卡车拖冰块,向池中投放,效果不理想,不经济,也不安全。后来,给露天的池子搭上了遮阳棚,结合夏天给淇淇服用防暑降温的中成药,同时给淇淇冲凉,使淇淇安然渡过了一个个酷暑。 1992 年淇淇迁入新居后,池中使用的是可以降温的循环水,渡夏就更有保障了。   编辑本段• 给淇淇找伴儿   几乎在淇淇进入婚配年龄的同时,为淇淇寻求配偶的工作就已经展开。 1986 年 3 月,曾成功为淇淇寻求到一位佳丽——一头尚未成熟的雌性白鱀豚珍珍。珍珍与淇淇相伴整整两年半,差不多就要完婚时,因患肺炎,于 1988 年 9 月离淇淇而去了。 1995 年底,又从长江捕捉到一头雌性成年白鱀豚,放到位于湖北省石首市的长江天鹅洲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半年后,那头雌性白鱀豚触网而死。从那以后,受经费短缺所限,活体捕捉白鱀豚的条件和技术未能改善和提高,加上野外白鱀豚的数量越来越少,捕豚工作不得不中止,一直未能给淇淇寻求到一位伴侣。   编辑本段• 淇淇乔迁新居   1992 年 11 月,在当时的ZG科学院院长方毅同志及其他领导人的关怀下,在ZG科学院、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日本江之岛水族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先进的白鱀豚馆落成。该馆包括一个主养厅、一个繁殖厅、一套水处理系统和一栋实验楼。主养厅和繁殖厅内有肾形的主养池、圆形的副养池、小的YL池和圆形的繁殖池,总水量 1500 吨。Z初,把淇淇迁至肾形的主养池,习惯于圆形池的淇淇很不适应,拒绝进食。后来,不得不把它迁到圆形的繁殖池中。淇淇在繁殖池中度过了他的Z后十年。   编辑本段• 淇淇也会生病   尽管淇淇过着独身生活,但淇淇的生活在饲养人员的安排下,一直是有规律的。淇淇一日三餐,每天吃掉约 10 公斤 的活鱼。淇淇每天还接受训练员给它规定的训练任务,并完成各种科学实验。每个月,要对淇淇进行一次例行的健康检查。抽血化验血相、测量体温、检查皮肤是否有水霉病、做心电图等等。有时还根据情况抽取胃液进行化验。若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会在淇淇吃的鱼中添加维生素、KJ素或微量元素及营养药物等。尽管如此,淇淇在 1996 年春仍大病一场。   1996 年 1~5 月间,淇淇患上了严重的肝损伤并发高血脂、高血糖症, GPT 指标高达 1500 单位(平常值的 150 倍!)、甘油三脂指标高达 11000 单位(平常值的 100 倍!)、血糖指标高达 900 单位(平常值的 9 倍!),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白鱀豚研究室紧急动员、全力救治,及时组织了有美国、香港、台湾专家加入的大会诊,并得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有关专家的直接指导。经采用滴注、灌胃等一系列高难度的操作和长达近百天的精心护理,淇淇方转危为安,恢复健康。   编辑本段• 淇淇成为明星   1 、白鱀豚保护的“亲善大使”   淇淇是世界上diyi头人工饲养成功的白鱀豚,也是生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时间Z长的白鱀豚。社会各界、世界各地关心白鱀豚的人们纷纷前来参观淇淇,并通过淇淇来了解整个白鱀豚的现状、探讨保护白鱀豚的对策。通过淇淇,人们直接感受到白鱀豚的美丽和可爱。凡是看过淇淇的人,无不被它那美丽的体形、漂亮的颜色、潇洒的游姿所打动。凡是了解到白鱀豚濒危状况的人,无不为之担忧。淇淇的名字和身影已被传遍世界各地,成为当之无愧的电影明星和电视明星,也成为人们关注白鱀豚的命运、甚至是关注ZG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的焦点。   2 、认识和研究白鱀豚的Z佳对象   23 年饲养淇淇的历史也是白鱀豚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历史。围绕淇淇的饲养,在白鱀豚的饲养学、行为学、血液学、生物声学、繁殖生物学、疾病诊断与FZ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资料、经验积累和科学研究成果。这使得我国的鲸类学研究在淡水豚研究领域居世界lingxian水平。   3 、孩子们的朋友   23 年来,淇淇已成为无数关心大自然的孩子们的朋友,他们定期来看望淇淇,搜集有关淇淇的各种资料和报道、注视淇淇的一举一动。如,武汉市南望山小学成立了数年的淇淇护卫队,培养了一批热爱环保,关注白鱀豚的小环境卫士。又比如,武汉市育才小学潘晶同学获全国“孩子们心中的动物世界”征文一等奖的《让长江重现白鱀豚的身影》一文道出了孩子们的童心,读后感人至深。   编辑本段• 淇淇的离去   进入 2000 年以来,淇淇逐渐步入高龄,从身体外表、行为、摄食、生理指标等方面显现出衰老迹象。特别是 2001 下半年以来,淇淇的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喂食时,对目标很难定位,几乎抓不到活鱼。进食量也大为下降,食量由正常时的每天 9~ 10 公斤 减少到5~ 6 公斤 。体质下降,消化不良和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频率增加。体表,特别是颈部皮肤松弛,皱纹增多。体重减轻。针对淇淇的衰老,研究人员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增加淇淇的抵抗力和代谢能力,延缓淇淇的衰老。经过上述努力,淇淇一度好转,进食基本正常。特别是7 月上旬,未见明显的进食缓慢和消化不良。 7 月 14 日早上 6 点半 ,饲养员巡视时,未见异常。 8 点 25 分,当饲养员给淇淇喂早餐时,发现淇淇已在池底“沉睡”,突然而又安详地离去了。   2002 年 7 月 16 日 下午,我所研究人员与曾多次参加 淇淇 疾病诊断ZL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学专家共同对淇淇的死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大体解剖、行为、血液生化指标诸方面的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 )食道和气管周围没有充血、肿胀、糜烂等损伤,呼吸道没有阻塞物,所以排除窒息或梗阻死亡的可能性; 2 )据近期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及心脏冠脉没有缺血坏死性改变的解剖结果,排除心肌梗死致死的可能; 3 )心、脑、肾、肝、肺、胰及胃等诸脏器均未见弥漫性出血坏死性病变,不支持弥漫性血管内出血; 4 )肺部无明显出血及炎症,排除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能; 5 )各脏器均未见肿瘤性病变。结论:近年来,淇淇食量明显下降,活动能力减弱,行为异常,体重逐渐减轻,以及一些生化指标的改变,表明淇淇已年老体弱,代谢能力持续下降,造成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失调,内环境和活动规律紊乱,机体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属高寿自然死亡。   编辑本段• 人们对淇淇的怀念   淇淇的辞世是白鱀豚研究和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 、社会各界关注淇淇的去世   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外许多关注白鱀豚命运的单位和人士纷纷表示关切之情,电子邮件、传真、电话、手机短信纷至沓来,共有 70 余份,对淇淇去世表示惋惜,对长期从事白鱀豚保护和研究的科研人员表示慰问,对继续做好白鱀豚保护工作给予支持和鼓励。单位有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ZG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湖北省水产研究所等;个人有ZG科学院陈宜瑜副院长、陈竺副院长,日本江之岛水族馆馆长崛由纪子(也是白鱀豚馆的名誉馆长),日本鲸类专家加藤秀弘、神谷敏郎、赤松友成等,美国鲸类专家汤姆•杰弗逊、亨利•苷茨等,ZY人民广播电台、ZY电视台等ZY及地方等媒体的多位报道过白鱀豚的记者,长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护区、长江天鹅洲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和安徽铜陵白鱀豚养护场的同志,香港海洋公园、台湾野柳海洋世界和青岛水族馆的同行等。   2 、媒体纷纷报道淇淇去世消息   新华社率先于 14 日 23 : 10 分diyi时间发出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随后,ZY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以及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多家报纸和电视台均连续数天进行动态报道,ZY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时空连线”、“纪事”,“讲述 ” 栏目 ,“走近科学 ” 栏目以及“科技博览 ” 栏目等分别来采访拍摄,进行深度报道。淇淇去世后的两个月以来,除各大媒体新闻报道以外,ZY电视台推出 5 套ZT节目,湖北电视台推出“幸运地球村”ZT节目,武汉电视台推出“科技之光”ZT节目,ZG电影集团与日本富士电视台推出 1 套ZT节目。据不完全统计,各种报道累计已超过 100 篇次。许多网站也纷纷转载相关文字和图片。一时间“淇淇走了”、“别了淇淇”、“永远的淇淇”触目可见。   3 、淇淇去世后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收到首笔捐款   7 月 15 日 ,设在水生所的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收到深圳中臣合信息咨询公司康钧先生的传真:“让我们把对淇淇的爱,化作一种力量,让长江变得更清澈,让长江真正变成一条母亲河,使人类和淇淇们永远和睦相处。” 康钧先生还特意捐助 1000 元人民币,表示为保护长江、保护白鱀豚尽一点绵薄之力。这也是淇淇去世后收到的diyi笔捐款。   4 、环保小卫士参观白鱀豚淇淇标本   7 月 18 日 上午, 35 位武汉市环保小卫士夏令营的营员抬着花篮来到白鱀豚馆,看望刚刚制作成标本的淇淇。花篮的缎带上写着“淇淇,我们永远的朋友”、“我们心中的Z爱,我们永远记着你”。   孩子们原本在 7 月初就确定了这次活动,当 7 月 14 日 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孩子们表示尽管淇淇离去了,他们还是要来告别一下,以表达自己关注环境保护、关注白鱀豚的心愿。他们也是淇淇去世后首批前来参观的小学生。   在淇淇的标本前,获得“湖北省环保小卫士”称号的武汉市育才小学六年级学生马婕代表所有营员宣读了一封《给淇淇的信》:……今天我们见到的再也不是你那矫健活泼的英姿。此时,我们心中不仅仅只有悲痛,还有许许多多遗憾。虽说,你是带着人们对你的厚爱安详地离开的,但是你的同伴们至今还生活在长江的恶劣环境之中。你的离去,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是一种启示:白鱀豚是国宝,可却快濒临灭绝了……只要全世界的人们都团结起来,努力保护环境,保护动物,把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濒危动物拯救起来,也就是拯救了全人类。放心吧!淇淇,我们会象关爱你一样关爱你的同伴,让他们都能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园。   5 、陈宜瑜副院长、陈竺副院长指示水生所要继续做好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   7 月 16 日 ,ZG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通过电话向水生所为淇淇人工饲养付出辛劳的全体同志们表示慰问;同时指出,淇淇 在人工饲养下存活近 23 年,成为 世界上饲养时间Z长的淡水鲸类动物之一, 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绩。 23 年来,科研人员通过对淇淇的饲养和研究, 取得了丰富的科学资料,为保护白鱀豚这一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和其他珍稀动物作出了贡献,使得我国的淡水鲸类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占有了重要地位。   陈宜瑜副院长强调说,淇淇虽然离去,但保护白鱀豚的工作不能停止。他要求水生所的科研人员继续努力,抓紧对白鱀豚的保护工作,同时加强对长江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7 月 19 日 ,水生所又接到 陈竺副院长的电话指示,要求水生所认真研究、总结淇淇的饲养经验和死因,形成报告。就白鱀豚今后的保护工作和思路加以研究。   6 、水生所表示要继续做好白鱀豚保护工作   7 月 16 日 ,水生所副所长、鲸类专家王丁博士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表示:淇淇虽然离开我们,但并不意味着白鱀豚保护工作的终结。淇淇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要加快保护工作的步伐,因为长江中还生存淇淇的同伴以及近亲长江江豚,它们正濒临灭绝的边缘。水生所作为长期从事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研究单位,深知任重道远;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继续支持和关心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   7 月 23 日 ,水生所向中科院提交了ZT报告,提出了水生所今后白鱀豚研究与保护工作的思路: 1 、继续积极与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配合,坚定不移地推动“白鱀豚迁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 2 、配合迁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再引白鱀豚进入白鱀豚馆,展开繁殖方面的研究; 3 、继续加强就地保护; 4 、抓紧时机,开展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研究与保护工作; 5 、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条件,适当开展其他珍稀鲸类动物和其他珍稀水生动物的研究; 6 、进一步开展与白鱀豚有关的科普宣传和环保教育工作。   豚到中年 形单影只   1999年,“三•八”刚过,从武汉中科院水生所传来消息, “淇淇”近来食欲不好。以往一顿饭的5斤鱼三口两口就吃完了,可Z近10分钟过去了,它的饭筒里还剩下好几条。   原来,每年的3-6月是其发情期,它已经孤独地在所里生活了18年零3个月。   “淇淇”是一头白鳍豚。它的知名度很高,因为人工饲养的白鳍豚全世界就这一头。白鳍豚,只生活在ZG长江的中下游,它和大熊猫一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说到知名度,白鳍豚当然远远赶不上大熊猫。不过,要论起辈份,大熊猫的存在只有五六百万年,白鳍豚在地球上可生活了2500万年左右了。   白鳍豚在公元2000万年前离开海洋进入长江。公元200年前,《尔雅》中出现关于白鳍豚的描述,并称它为“长江女神”。科学家们相信,当时长江中的白鳍豚数量至少超过5000头。到了1979年,ZG政府将白鳍豚定为“濒危水生动物”。1986年,ZG专家在国际会议上宣布,白鳍豚已不足300头。同年,白鳍豚被国际自然环保联盟列为世界12种Z濒危的动物之一。1993年,有关专家再次发出警告,白鳍豚数量已不足百头。   “淇淇”是1980年1月12日,在洞庭湖口被湖北嘉鱼县渔民捕获的。它的脖子上至今还留有被大铁钩子钩上岸时留下的两个深深的大洞。   1996年,“淇淇”得了非常严重的肝坏死,肝功能GPT正常值应为十几,“淇淇”Z高时超过1000。整整4个月,“淇淇”靠中西医结合ZL才转危为安。   1997年暑假,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了“长江瑰宝——白鳍豚”展览,随后,北京、江苏、香港的一些“绿家园志愿者”到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看望了“淇淇”。当时学生们问科学工作者:对“淇淇”来说,现在Z大的问题是什么?   科学家们回答说:赶快给它找个“女朋友”。现在“淇淇”发情的表现很明显,特别是春夏之交时,身体都变红了,并发出尖叫声,烦躁不安地绕着池子很快地游、打水,行为比较复杂。一个动物单独养在一个地方时间长了,可能有的变态行为,“淇淇”都出现了。据目前科学研究表明,白鳍豚的寿命是30多年,“淇淇”已是“豚”到中年。   女友“珍珍”英年早逝   几年前,国际上一些捕海豚的专家在长江考察后宣布:长江水面复杂,以他们的经验看不适于江上捕豚。   不过,带着为国争光的心劲儿,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的华元渝教授组织了两支渔民队伍,从捕江豚开始练手。到1996年,diyi次一下子就围住了9头白鳍豚。站在严冬的江水里,渔民们拉着大网,硬是在水里和豚一起挣扎着。华教授说当时他有一个失误,捕之前他问渔民,如果把豚围住了,你们有没有办法捕起来。渔民们说:祖祖辈辈都是打渔的,只要围住没有起不来的?那天刚围到豚时,人们个个开心得不得了。可围得太大了,水流得又太快,沙滩上打不了锚,40多人怎么也拉不动,所有的人都被豚拉到水里了,水没到了胸,人一个个地都浮起来了,可谁也不松手中的绳子,华教授的嗓子都喊哑了,拼命叫大家把网放掉。Z后实在是没有力气,眼睁睁地看着9头活蹦乱跳的豚捕出水面后又全都跑了,渔民们也一个个哭成泪人。好不容易围住的呀,那么多豚,那么可爱。   1996年3月31日,在我们国家保护白鳍豚的大事记中,这是值得记住的一天,ZGdiyi次用科学的方法,为了保护白鳍豚而捕到了它们。那天,华教授带队发现两群白鳍豚,一群9头,一群7头。吸取了上次的经验,他们用切割的办法只围住了其中的3头,这显然是一个家族。围住后大家都非常激动,一个个忍不住往水里跳。3月份,水温14°,人下去浑身像刀割一样。其中一人下去后活活冻僵了,被人救起来。   当时捕豚有指标:两头。尽管知道人家是一个家族,也必须放掉一头。为了给“淇淇”找伴,决定捕两头雌性的。先捕起来的一头取名“莲莲”,有人说是母的;又捕上来的一头小的,后取名“珍珍”,是母的。捕到了两头“母的”,皆大欢喜。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白鳍豚的家族观念那么强。人们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两头豚运走后,剩下的那头一直在那里转,直到第二天还在那段江里游来游去,孤独无助地哀嚎着。豚也是有灵性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把人家好端端的一个家给拆散了。   非常遗憾,“莲莲”是公的,和“珍珍”是父女。刚捕回来的“珍珍”因病没有力气浮出水面呼吸,“莲莲”怕“珍珍”憋死,就帮着女儿把它的头托出水面让它呼呼。可“莲莲”自己却从捕上来后就绝食,终于又饿死在我们人类的手中。在短短的时间里,“珍珍”先失去了母亲,又失去了父亲,孤零零地活在人世间。   “珍珍”来到武汉中科院水生所和“淇淇”见面时,“淇淇”在池子里已经养了4年,没有接触过任何同类。它初看到“珍珍”时非常紧张。一开始还没把它们放在一块,而是放在两个池子里,中间有一个过道。豚在里面可以交换信息。刚开始两只豚都紧张得不吃东西。后来它们慢慢往过道边上游,你看我,我看你,头对头好像互相观察。工作人员在水里放了一个水听器,能在水下采集信号。在众多信号中,有一种就是互相之间通信儿的信号,说明它们之间正频繁联络,沟通信息。有一天早上,工作人员发现“珍珍”游到“淇淇”的池子里去了。刚游进去时“淇淇”很紧张,在一个小地方使劲转,不愿意过去。大概两三天后,它们才慢慢熟悉了,那种呼唤声也没有了。   “珍珍”和“淇淇”共同生活时性未成熟。在它们都还没来得及感受“男欢女乐”时,“珍珍”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中,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当初捕到“珍珍”时,激动得跳到水里以至于冻僵了的那位年轻的科学工作者,知道这一消息时,泪水忍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为了捕到白鳍豚,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守在江里了解白鳍豚的习性。数九寒天,他们冻着过;三伏天,他们被蚊子咬得皮肤像纱窗似的。夜里看不到白鳍豚,他们练就出了辨别江豚和白鳍豚声音的本事:“呼哧、呼哧”的是江豚;“嘘哧、嘘哧”的是白鳍豚。

    赞(19)

    回复(0)

    评论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热门问答

白鳍豚“淇淇”资料
多一点... 多一点 展开
2008-11-01 11:36:58 537 5
曼淇威压力控制器那有卖的
曼淇威压力控制器那有卖的... 曼淇威压力控制器那有卖的 展开
2016-04-23 10:11:44 212 1
做液氮不淇淋用天驰液氮罐10升会不会太小啊?
 
2015-02-09 10:42:58 367 1
白鳍豚是什么
 
2010-09-24 17:42:37 270 4
关于白鳍豚
到目前为止,白鳍豚已经灭绝了吗?... 到目前为止,白鳍豚已经灭绝了吗? 展开
2008-10-10 12:51:29 321 6
白鳍豚灭绝????????????!!!!!!!!!!!!!!!!!!!!!!!!!!
白鳍豚到底灭绝没有?回答详细加分.... 白鳍豚到底灭绝没有?回答详细加分. 展开
2007-10-12 15:50:22 338 6
白鳍豚的详细资料?
 
2017-09-09 06:39:49 676 2
白鳍豚灭绝了吗?
举些例子证明... 举些例子证明 展开
2010-10-17 14:13:28 483 5
怎么保护白鳍豚?
要详细点,我要投资!!!谢谢你们给我资料!!!... 要详细点,我要投资!!!谢谢你们给我资料!!! 展开
2007-03-06 21:32:33 548 1
白鳍豚是什么动物??
 
2008-07-29 01:09:26 295 3
白鳍豚灭绝了吗
Z近报纸上说在长江已经找不到它了... Z近报纸上说在长江已经找不到它了 展开
2007-12-01 04:50:07 303 6
白鳍豚灭绝了吗
 
2007-10-16 03:02:40 372 4
白鳍豚有什么技能
 
2010-04-04 16:03:38 351 2
白鳍豚现在灭亡了吗
2009年难道没发现新的白鳍豚吗?或者说发现了后来又死了?就算灭亡了.........也永远活在我心里........... 2009年难道没发现新的白鳍豚吗?或者说发现了后来又死了? 就算灭亡了.........也永远活在我心里........ 展开
2009-10-14 05:51:10 435 6
白鳍豚真的灭绝了吗?
真的吗?……555……好喜欢他的……... 真的吗? ……555……好喜欢他的…… 展开
2008-10-21 08:38:42 360 6
保护白鳍豚建议书 ...急
 
2007-05-12 06:58:49 311 1
白鳍豚主要生活地区
白鳍豚主要生活地区分布图... 白鳍豚主要生活地区 分布图 展开
2009-09-09 03:07:13 1170 4
为什么白鳍豚称为长江女神
我想知道~为什么白鳍豚叫东方女神~!... 我想知道~为什么白鳍豚叫东方女神~! 展开
2016-07-11 12:34:57 414 1
白鳍豚的灭绝与对白鳍豚的保护对大家又有什么影响呢?
考试需要,请各位回答后注明你的真实工作类群。谢谢合作!!... 考试需要,请各位回答后注明你的真实工作类群。谢谢合作!! 展开
2005-12-14 01:08:16 468 4
白鳍豚是什么样?生长在哪里?
 
2018-11-25 20:51:58 374 0

11月突出贡献榜

推荐主页

最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