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直播-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上海富衡 | 怎样轻松去除细胞上的支原体

上海富衡 | 怎样轻松去除细胞上的支原体

来源:上海富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分类:商机 2024-07-03 09:20:57 32阅读次数

一、细胞培养*怕什么?

细胞污染!

很多同学遇到细菌污染,或是真菌污染,一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把细胞丢弃。但是支原体污染和常见的细菌污染不同,支原体并不会直接破坏宿主细胞结构,而是改变细胞的代谢。所以,被支原体污染的细胞往往表现出生长状态变差,例如生长缓慢,但并不会像细菌污染那样大量死亡。要注意的是,支原体污染会改变细胞代谢,所以也会对许多细胞实验的结果产生影响!

所以支原体污染,细胞状态往往尚可,总让人想先救一救。

那么,要如何祛除细胞上的支原体污染呢?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支原体吧!

关于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结构,在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之间存活的原核生物,其结构和典型的细菌相近。支原体直径约180~350nm,比细胞小很多。据研究表明,约98%的支原体存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间隙。

自1898年由法国 E. Nocard 及 E.R.Roux 从肺疫牛隻中分离出支原体以来,已有超过180种支原体被发现,其中20多种能够感染体外培养的细胞,而目前生物实验室中95%以上的支原体污染均是其中6种引起的。

它们是:

1来源于实验人员鼻腔、口腔,并经由飞沫传至培养细胞中的口腔支原体(M.orale)、猪鼻支原体(M.fermentans)及人型支原体(M.hominis)。

温馨

提示

所以进行细胞实验时,要做好防护,口罩、手套、实验服一样都不能少哟!


2

来自牛血清的精氨酸支原体(M. Arginini)、莱氏无胆甾支原体(A. Laidlawii)、及来自猪源胰酶的猪鼻支原体(M. Hyorhinis)。

温馨

提示

购买血清和胰酶时,也要注意选择无支原体污染的哟!

偷偷说一句:杜绝实验室支原体污染,我们实验员们人人有责呀!

1.

支原体污染的细胞状态

  • 增殖减慢;

  • 上清液澄澈;

  • 细胞形态异常(拉丝、铺展等);

  • 更换新的培养液细胞状态没有恢复。

2.

如何去除支原体污染?

由于支原体尺寸比细胞小许多,98%的支原体存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间隙之间,所以我们采用反复悬浮冲洗和低速离心,是能够让大部分支原体与细胞分离的。

所以去除支原体污染就一句话:通过反复悬浮冲洗、离心,加上使用我们的支原体清除剂,即可在细胞培养四代以内祛除大部分的支原体。

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

  • 首先把被支原体污染的细胞消化收集,放入干净的离心管内,低速离心(300~500r/min),弃上清。

  • 注:不同细胞大小不同,适合的离心转速不同,可自行摸索尝试,选择保证大部分细胞收集下来的*小转速。


  • 再加入干净的PBS悬浮冲洗细胞,低速离心,弃上清,反复清洗三次。

  • 注:这样可祛除细胞表面60%~70%的支原体。

  • 细胞加入含1‰ Bacteria Rid(货号:FH5001)的新鲜培养基,传代培养。

  • 注:建议处理期间,细胞密度保持在50~60%。


  • 此后每天使用PBS清洗,并换液。期间若细胞生长较密,则取培养上清进行支原体检测,并按照上面步骤进行传代。

  • 连续处理 3-6 天,即可清除大部分支原体污染。

  • 注:若细胞污染非常严重,细胞状态不佳,建议提高Bacteria Rid(货号:FH5001)的浓度至2‰ ,并适当延长处理时间。

敲黑板,划重点啦!

1.每次传代时,重复三次对细胞悬浮冲洗步骤非常重要,操作要正确、规范,以 达*佳效果!

2.在培养基中加入1‰ Bacteria Rid(货号:FH5001)消灭残存的支原体,并抑制支原体增殖!

3.使用安全的血清、培养基等试剂,不再有新的支原体加入!

4.做到以上三点即可确保祛除支原体污染。

Bacteria Rid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Bacteria Rid 是富衡生物研发的第三代支原体清除剂(货号:FH5001),主要用于清除细胞、血清、培养基中的支原体,同时对常见的细菌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主要成分为抗菌肽(AMPs)+穿膜肽(CPPs)。作用原理是支原体清除剂中的中的AMPs可以杀灭细胞外面的支原体和常见细菌,而CPPs可以携带AMPs进入细胞,清除细胞体内的支原体,让细胞摆脱支原体污染的困扰,确保研究人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Bacteria Rid(货号:FH5001)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14 08:51:03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