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直播-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深圳联合研究团队利用冷冻电镜首次观测到灭活新冠病毒真貌

深圳联合研究团队利用冷冻电镜首次观测到灭活新冠病毒真貌

分类:商机 2020-03-09 15:01:49 948阅读次数

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了解灭活的条件不仅对从患者分离病毒、防腐和消毒是必要的,而且和疫苗生产也有关系。病毒灭活的机理有三。

一、破坏包膜:包膜含有脂类物质,因之有包膜的病毒可迅速被脂溶剂破坏,如乙 醚、氯仿或去氧胆酸钠可使病毒灭活。实际上可利用病毒对脂溶剂的敏感性来检查病毒是否有包膜。

二、病毒蛋白质变性: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制剂都能使病毒灭活,如酚、甲醛、次氯化物、酸和碱等。加热引起变性也是有效灭活的方法。

三、病毒核酸的损害:X线、γ线等电离辐射可切断核酸,紫外线可使核苷酸链上相邻的嘧啶碱基形成二聚物,而破坏病毒基因的功能。

日前,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强强联手组成联合研究团队,于2020年1月27日成功分离出病毒株,完善了实验室病毒扩增、纯化及灭活技术,并综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基因组序列与谱系分析多种方案核实和确认灭活的新冠病毒。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次观察到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形貌,捕捉到了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中的一个重要中间状态。为新冠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

冷冻电子显微镜

样品经过超低温冷冻、断裂、镀膜制样(喷金/喷碳)等处理后,通过冷冻传输系统放入电镜内的冷台(温度可至-185℃)即可进行观察。其中,快速冷冻技术可使水在低温状态下呈玻璃态,减少冰晶的产生,从而不影响样品本身结构,冷冻传输系统保证在低温状态下对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是用于扫描电镜的超低温冷冻制样及传输技术(Cryo-SEM),可实现直接观察液体、半液体及对电子束敏感的样品,如生物、高分子材料等。

冷冻电子显微学技术

在低温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显微技术,即把样品冻起来并保持低温放进显微镜里面,用高度相干的电子作为光源从上面照下来,透过样品和附近的冰层,受到散射。我们再利用探测器和透镜系统把散射信号成像记录下来,进行信号处理,得到样品的结构。冷冻电镜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方法,它与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一起构成了高分辨率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进行三维重构的主要方法有: 单颗粒分析方法, 电子晶体学方法, 和电子断层成像方法。其中电子晶体学方法较多用于一些膜蛋白结构的解析, 其解析的结构可以达到很高的分辨率, 但要得到蛋白的二维晶体仍然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什么是样品制备

用于冷冻电镜研究的生物大分子样品必须十分纯净。冷冻电镜样品制备就是在亲水的支持膜上将冷冻的含水样品包埋在一层较样品略高的薄冰内的过程。冷冻样品向电镜内的转移将冷冻样品转移到电镜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既不能使样品解冻,又不应在样品表面结霜。为此,需要用专门的设备—冷冻输送器,来完成这一步骤。

关于病毒扩增

是通过将病毒内所含的基因片段进行体外扩增的技术,提取出来的病毒DNA经过扩增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病毒DNA进行分子信息检测,分析它所含有各种基因型的情况,这种实验需要有能保证安全、配置合理的实验室和非常规范的操作为前提。

关于灭活技术

破坏微生物的生物学活性和破坏血清中补体的活性称之为灭活。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细菌等,但是不损害它们体内有用抗原的方法。灭活病毒,会使病毒蛋白的高级结构受到破坏,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所以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但是常规的灭活不影响病毒蛋白的一级结构,意思就是病毒蛋白的序列没有变化。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用特异性抗体与标本中相应抗原反应后,再用荧光素标记的第二抗体(抗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抗体结合,洗涤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特异性荧光,以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本法比直接法敏感度提高5-10倍,且一种荧光二抗可检测多种抗原抗体系统,缺点是易产生非特异性荧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Z广的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 ( 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 ) 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常用的 ELISA 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前者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后者用于测定特异抗体。

标签:冷冻电镜 新冠病毒真貌 病毒扩增 病毒灭活 免疫荧光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