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直播- 视频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技术中心>高频红外吸收法测定铜中硫含量

高频红外吸收法测定铜中硫含量

来源: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应用方案 2024-08-02 16:00:12 41阅读次数

来源: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吴振宁

全文字数:1568

综述

本文采用高频红外吸收法对铜中硫进行了测定。对称样量、助熔剂重量、工作曲线等进行了实验。用标准样品进行条件实验,标准样品释放曲线平滑,结果稳定,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样品0.5g+1.0g钨助剂,再对未知含量铜基体样品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满足客户需求。

铜材料是一种拥有多种应用场景的材料,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铜材料导电性能出色,被广泛应用于电路电子器件等领域。在铜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硫元素含量,硫含量高低虽然对铜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影响不大,但能使铜产生热脆、裂纹,导致机械性能降低,塑性、耐磨性与耐腐蚀性显著下降。如果阴极铜中含硫量偏高,制成铜管、铜线后,管、线的伸长率与拉断力将会明显降低,容易断裂。因此精准快速检测铜中硫元素含量,对产品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法的测定范围为0.0001%~100%,适用于金属及其它固体无机材料中硫含量的测定。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度好、校准方便、分析快速等优点,能够很好的满足检测硫含量的要求,很好的契合客户需求。

本文采用高频红外吸收法对铜标样及铜基体样品中的硫进行了测定,对样品称样量、助熔剂重量、工作曲线等做了研究,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测定出铜中硫含量。

图1:钢研纳克CS3500分析仪

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引领者!

01

实验部分

仪器与试剂

仪器:CS-3500,钢研纳克;

助熔剂:钨助剂(S<0.0005%);

坩埚:陶瓷坩埚(超低碳硫坩埚,尺寸25mm×25mm,在马弗炉中1200℃温度下灼烧2小时,冷却后取出,存放于干燥器中备用);

载气:高纯O2(99.95 %);

动力气:普通N2(99.5 %);

标准样品:见表1;

待测样品:铜。

表1:标准样品

分析原理

样品和助熔剂放置在陶瓷坩埚内,在高频炉内通氧气燃烧,硫生成SO2析出,通过红外吸收法测定燃烧气体中的SO2浓度,计算出样品中硫的质量分数。


实验方法

待仪器稳定后,首先使用铜标准样品实验,找到最佳分析条件,分别对标样的称样量及助熔剂的称样量进行实验,待找到实验中标样释放曲线平滑,分析结果稳定的条件后,用该条件重复测试标样以及铜基体样品,测试得到准确数据。

高频红外法: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铜基体样品,加入钨助剂,将坩埚放在坩埚托上,点击开始,待分析结束,软件中自动显示硫的测试结果。

02

结果与讨论

称样量的确定

称样量是分析的关键因素,称样量太小,样品的释放曲线较小,也容易放大样品的不均匀程度,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称样量太大,样品燃烧不好,也会伴有大量粉尘导致污染的问题,因此需要找到合适的称样量。按照国标GB/T 51214-1996 要求,铜试样称样量应在0.4g至1.1g之间。本文分别实验了称取0.4g,0.5g,0.6g样品进行条件实验,最终确定0.5g称样量最合适,实验结果见表2

表2:标样称样量实验

助溶剂的选择

高频红外法测定样品在短时间内需要完全燃烧,实验中加入钨助剂,钨在高频作用下、氧气氛围中燃烧可释放大量热量,热量可以帮助样品中的硫短时间内完全释放,钨助剂称取重量少于1g时,样品有时释放不充分,分析结果不稳定;钨助剂称取重量为1g时,样品燃烧充分,释放曲线平滑,结果稳定;钨助剂称取重量为1.5g时,相对于1g钨助剂粉尘增多,容易造成气路污染,也会造成助熔剂浪费,因此经过实验最终确定1g钨助剂为最佳称取重量。

校准曲线的建立

由于铜中硫的标准样品不多,本文采用编号9001的铜标准样品称取不同重量进行校准,所得曲线如图2所示,线性良好。

图2:校准曲线

测定结果

按照以上分析条件,分别对两种铜基体样品进行了分析,每种分析三次,得到稳定准确的分析结果。

表3:两种铜基体样品测试结果

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引领者!

结论

本文对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铜中硫含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铜中硫准确测定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其结果稳定性好,测定结果满足客户需求。

-END-

来源 | 应用中心

| 联系我们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开发区前进东路158号

邮编 | 215300

电话 | 0512-83539999

网址 | www.ncs-instrument.com

邮箱 | jiangsu@ncschina.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标签: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13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