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yiqi.com)欢迎您!

| 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方案-直播- 视频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仪器网> 资讯中心>米酵素菌到底有多可怕?

米酵素菌到底有多可怕?

来源:德祥科技有限公司      分类:商机 2022-06-23 13:47:16 591阅读次数

1953-1994年,我国学者先后在16个省份陆续发现了由当地特色食品引起的椰假单胞菌食物中毒545起,中毒人数3352人,死亡1401人,平均病死率高达41.80%。米酵菌酸中毒一直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到了如今,由于米酵菌酸而引起的中毒死亡事件也从未停止过。

2018年7月,浙江金华久泡黑木耳中毒事件中,3人中毒,1人死亡。

2018年10月,广东河源和东莞河粉中毒事件中,7人中毒,3人死亡。

2020年7月,广东惠来河粉(粿条)中毒事件中,11人中毒,1人死亡。

2020年10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中,9人中毒,9人死亡。

 

                      图1:变质后会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

 

 


科普时间 Popular Science Time

Q:米酵菌酸是什么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系统命名为:3-羧甲基-17-甲氧基-6,18,21-三甲基-廿二碳-2,4,8,12,14,18-七烯二酸。

 

                               图2:米酵菌酸结构式

 

Q:怎么判断有没有米酵菌酸中毒

食用了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后,2至24小时会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病死率高达40%-100%。

如果出现了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的情况,应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并尽快到医院治疗。凡与患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送往医院观察、治疗。


Q:如何对米酵菌酸中毒SAY NO

专家提示,在生活中为了避免米酵菌酸中毒,应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制作食品。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较理想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

通过结构式可以看出米酵菌酸含有三个羧基,参考国标GB5009.189—2016提供的银耳及其制品中米酵菌酸的提取与测定方法,选用INNOTEG MAX 60mg/3ml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货号:223-12002 )进行前处理,可有效去除基质干扰,完全适用于国标规定的净化方法,具有高效、快速、回收率好等优点。

 

Q:如何检测米酵菌酸?

1、提取

干试样经粉碎过后称取 20.00 g(精确至 0.01 g)置于锥形瓶中,加 100 mL 甲醇 / 氨水 / 水溶液 (80:1:19,v/v/v);鲜(湿)样试经剪碎、匀浆后称取 10.0 g(精确至 0.01 g),加入 80 mL 甲醇 / 氨水 / 水溶液溶液(80:1:19, v/v/v);混匀,室温下避光浸泡 1 h,超声提取 30 min,过滤;干试样滤液取 50 mL,鲜(湿)试样取滤液 40 mL,置 80 ℃水浴中(加入沸石)浓缩至约3 min,待净化。


2、净化

SPE 小柱(货号:223-12002 ):INNOTEG  混合型阴离子交换MAX 固相萃取柱60mg/3ml;

活化:5ml 甲醇、5ml 水;

上样:上样液用氨水调pH 至9-10,控制流速1d/s;

淋洗:5ml 水和5ml 甲醇淋洗,弃去流出液,真空泵抽干;

洗脱:6ml 2% 甲酸甲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

浓缩上机:40℃水浴氮吹至干,加入0.5mL甲醇,涡旋溶解,混匀,过滤后进行HPLC 分析。

 

                                          图3:色谱图

 

                                     MAX固相萃取柱型号及规格

扫描二维码,填写表单即刻咨询产品内容


标签:检测米酵菌酸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仪器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4-09-05 09:08:13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资讯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