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鉴定系统的选购指南
微生物鉴定系统使细菌鉴定过程规范化和程序化,其在临床实验室有着重要应用,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ZL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鉴定系统的原理及性能
微生物鉴定系统使细菌鉴定过程规范化和程序化,将细菌对底物的生化类型与已建立数据库类型相比较。反应准确性受接种物浓度、孵育条件和试验解释的影响。测试原理主要是利用物质产生pH变化,能释放色源或荧光源复合物的酶学反应,四氮唑标记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的产生、挥发或非挥发酸产生,或可见生长。
微生物鉴定系统的选择标准
微生物鉴定系统通常十分昂贵,购买之前须咨询有关专家,考虑如下问题。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
①为什么需要一个新系统?新系统能否给实验室或医院带来效益?
②是否有能力维持该系统?资金足够吗?
③是否真正需要“快速”系统?早出报告能及时送到医生处并采取必要的诊疗措施?
④根据什么做Z后的决定?对系统还存在什么疑问?
⑤购买还是租用,以及试剂消耗量的偿还方式?
上述诸点明确之后,便可寻找合适的微生物鉴定系统。通常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Z好不要成为一种新产品的用户。向厂家索要尽可能详细的资料,看该系统能够鉴定细菌种类是否满足临床需要。了解和咨询过程中,须侧重了解如下诸方面的情况:
①系统总的质量如何?公司的售后服务如何?
②鉴定准确度如何?抗生素敏感试验准确度如何?(通过文献资料来证明)。
③试验准备和完成试验时间多长?完成试验时间及试验成本?质量控制时间和成本?
④试剂金保存期多长?贮存要求如何?贮存空间足够吗?
⑤本地区还有谁使用同样的系统?打印的报告单是否适用?系统所提供功能实用吗?
⑥系统能与我们实验室的计算机系统相互配合吗?系统是否与本实验室计算机兼容?
⑦系统可扩展吗?软件如何升级?免费吗?是否易受电压不稳定的影响?
⑧需要多长时间的技术培训?厂家可提供多长时间的技术培训?
⑨要多少空间?系统重多少?将引起我室工程结构问题吗?需要特殊电力供应吗?
如果可能,走访一下规模相同的实验室用户,了解该系统的性能。询问他们是否喜欢?是否还会购买它?安装需要多长时问?经常出故障吗?技术服务如何?与使用者讨论服务能力和试验系统的可靠性。
选择一个已完全被评估的系统,且它在鉴定你医院中常见和不常见细菌准确性超过90%,常见分离株鉴定准确性应不低于95%。应当注意,虽然营养要求更高的微生物已被列入制造商的数据库,但一些系统是不能准确鉴定。对于能做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系统须考察抗生素敏感的准确度。因为抗生素种类繁多,抗生素一微生物相互作用很复杂,正在出现的新耐药机理问题,准确度的评价更须认真仔细。
微生物鉴定系统的评价
评价微生物鉴定系统,首先应从己发表文献中寻找diyi手证据。要特别注意其实验设计是否科学,详细考察文中的数据,看是否确实支持其结论。这很重要,不要只看摘要,否则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在以“金标准”或另一系统作为参照标准评价某个系统时,要十分注意实验设计的严谨,否则也会得出错误结论。当介绍新产品时以其它商业产品为金标准可能是可接受的,但这种比较将不能揭示系统真实的准确性,因为所有商业产品都有一些弊端或弱点。
由于鉴定系统给出的是定性结果,评价系统优劣的指标是准确度。确定准确度往往需要几百株微生物的试验,这对于小规模实验室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对这类实验室,要求实验室人员按系统的要求操作,需达到文献中的准确度。新系统的准确度应该与“金标准”或参考方法的符合率在95%,不能低于90%。如果是以新系统取代原有系统,新系统的准确度必须高于原系统。
较全面评价一个新系统,需包括以下内容:
①新系统与参考方法做平行试验(Z少50次),测定质控菌株,持续1周。两种方法的符合率在90%以上,不符合结果应由参考实验室判定。
②测定2~3种常见的已知菌株,小型实验室测50次,大型实验室测100次。
③选择12~15种微生物20~50株进行鉴定,其结果与参考方法相比较。
微生物鉴定系统的局限
微生物鉴定系统准确性仅受现存数据库版本限制,如果版本可能过时了,实验室技术人员需向医生解释不能做某个分析要求或结果可能被推迟或甚至不准确的原因。因此数据库必须经常修正容纳新命名的菌种。
当出现不常见生化谱或者出现不期望的药敏谱时,实验室操作手册必须规定候补方法来完成准确鉴定,否则分离株应送至参考实验室进行分析。另外还应注意制造商的信息交流和其它使用者遇到的潜在问题。
总之,微生物鉴定的自动化可以缩短微生物鉴定时间,并可促进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标准化,但是它的试剂消耗费用、一次性设备投入都很高,在某些情况下其结果还需用候补方法来确认,因此在选择系统时需从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详细的考察,同时应做较全面的评价,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今后仍将致力于发展更短分析时间的试验方法,使快速报告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产生。
全部评论(0条)
推荐阅读
-
- 微生物鉴定系统的选购指南
- 微生物鉴定系统使细菌鉴定过程规范化和程序化,其在临床实验室有着重要应用,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 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原理
- 传统的微生物鉴定主要参考《伯杰式细菌鉴定手册》和《真菌鉴定手册》,鉴定过程繁琐,耗时长,容易出错,对经验要求非常高。商品化的自动微生物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
- 微生物鉴定系统的工作原理
- 微生物鉴定系统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可快速准确地对临床数百种常见分离菌进行自动分析鉴定和药敏试验。目前微生物鉴定系统已在世界范围内临床实验室中广泛应用。
-
- 微生物鉴定的方法
- 与传统生化鉴定的鉴定方法相比,通过DNA测序对微生物进行鉴定要更加的先进。DNA测序不对菌种本身的特点依赖,任何菌种都能够使用这种方法。与传统生化鉴定的鉴定方法相比,更加的准确与快速。
-
- 微生物鉴定技术
- 通过具有同源性序列的核酸单链在适当条件下互补形成稳定的DNARNA或DNADNA链的原理,利用高度特异性基因片段制备基因探针来识别细菌,以上就是基因探针技术基因探针技术。
-
- 微生物鉴定技术
- 微生物鉴定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微生物可能分布的不均匀性、产品的抑菌性和抗菌性等。因此,在生产中,为保证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必须按照相关的方法进行严格的方法验证,按照验证后的鉴定方法进行微生物鉴定。
-
- 微生物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 微生物的种类细胞类分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藻类(部分)、原生动物(部分)。非细胞类分为病毒和亚病毒。
-
- 微生物鉴定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 真菌、细菌、病毒和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显微藻类等一大类生物都属于微生物。微生物,顾名思义,个体微小,但和人类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
- 拉曼光谱仪的选购指南
- 拉曼光谱仪在环境、地质、安检、物理、化学、检验检疫等领域都有应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分析仪器,但是由于种类繁多,所以在选购拉曼光谱仪的时候需要对拉曼光谱仪的性能、维护、售后等方面做全面的调研。
-
- 激光加工设备的选购指南
- 激光加工设备在微电子行业中主要用于打孔、调阻、划片、打标、封口。涉及的加工材料主要包括陶瓷基板(氮化铝、氧化铝等)、金属材料(二氧化硅、金锡、镍镉等)。
-
- 夜视仪的选购指南
- 目前市场上的夜视仪型号很多,都各有优缺点。很多人面对各种新型号的夜视仪很茫然,不知道如何选购。如何选购夜视仪,从众多个型号的夜视仪中选购一台适合自己使用的夜视仪?
-
- 光学平台的选购指南
- 光学平台,又称光学面包板、光学桌面、科学桌面、实验平台,供水平、稳定的台面,一般平台都需要进行隔振等措施,保证其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使科学实验正常进行。
-
- 积分球的选购指南
- 积分球是一个空心的球体,内部涂有漫反射涂层,外面一般是碳钢金属结构,侧面开有小孔。测量时,积分球内部放有标准灯、辅助灯、光纤接口等,外接设备包括光谱分析仪、电源、电脑等。
-
- 光纤测试仪的选购指南
- 现如今几乎网络的主干都是光纤,光纤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网络的速度,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各类光纤故障,经常会出现连通不畅或者丢包的现象,为此几乎大部分的网络中都会配备光纤测试仪,那么光纤测试仪应该如何选择呢?
-
- AOI的选购指南
- AOI即自动光学检测,现已成为电子制造业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检测和过程质量控制工具,因此,如何从重多的AOI品牌中选择和利用适合自己要求的AOI,已成为广大电子制造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
- 色差仪的选购指南
-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色差仪价格、功能、内部结构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而且不同型号种类的色差仪针对检测的环境和产品都是不同。所以在选择色差仪时一定要注意色差仪性能的考量。
-
- 旋光仪的选购指南
- 旋光仪是测定物质旋光度的仪器,可以分析确定物质的浓度、含量及纯度等。旋光仪广泛应用于制药、药检、制糖、食品、香料、味精以及化工、石油等工业生产,科研、教学部门,用于化验分析或过程质量控制。
-
- 数码显微镜的选购指南
- 数码显微镜的选购和普通的生物显微镜在选购上要考虑的因素绝大部分相同,只多了一部分摄影摄像的功能和图像软件,所以在光学成像效果要达到需求外,要求数码摄像头的输出图像也要能达到客户需求。
-
- 共聚焦显微镜的选购指南
- 共聚焦显微镜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品。它通过在荧光显微镜上加装激光扫描及共轭装置,用紫外或可见光激发荧光探针,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从而得到细胞或组织内部微细结构。
-
- 叶面积仪的选购指南
- 叶面积仪是一种可以在野外进行测量的叶面积检测仪器。可以精确、快速、无损伤地测量叶片的叶面积及相关参数。叶面积仪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林业等部门。
①本文由仪器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仪器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仪器网(www.yiqi.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